刚才看了篇文章,为什么总有人说读书无用?
突然想起昨天下午和老爸争论的话题。
昨天下午一家三口坐在一起聊天,我给他们讲了大学期间心态的一次转变。
大一至大二期间我都是坚定考研党,为此加入了多家培训机构做代理(因为这时还不是报班的时候)。我想做代理的话能跟着听听课,还有很多免费的课程资料随意拿。第一次代理培训,在学校教学楼的一间休息室,另外还各有一个男生和女生。培训我们的是机构的区域负责人,他先侃侃而谈机构在师资、设备和场地上的优势,又告诉了我们如何和同行竞争,如何做好业绩。
之后就斡旋于考研培训机构的套路中,开始努力记住各种培训费用与优惠规则,发传单,打电话..
所以,不如说从第一步起,我就彻底走错了方向。我确实免费拿到了各科资料,也跟着听了一些名师试听课,却最终失去了对考研的热情和兴趣,甚至于变得厌烦。大四很多人开始找工作,有时候在想,可能当时我下意识得就会去记下那些研究生就业并不好或者薪资并不高的事情。
接着我开始向老爸显摆,自己是如何恶心那些出题、猜题的考研套路,如何不屑于应试教育。
老爸顿了下,说:“但是你必须去做这些,这也是能力的一种筛选”。
然后我很不服气,开始和老爸争论起来。我争论母校最有名的校友都是本科生,现在好些企业也喜欢本科生的可塑性,考研、学历不重要,经验能力至上....
当时自己确实进入了一个思想误区,抓住少数本科生成功的例子坚持读书无用论,典型的易得性直觉。
大概率事件为真理,小概率事件方是侥幸。
然而老爸争论很少输给我,所以他继续说了
“那高考呢?你难道因为讨厌应试就选择不参加高考了吗?像你在高考中只考了个二本,那你在这里就是失败者。”
这句话给我的冲击很大,憋了好几秒说不出话来,我想反驳,却没有底气。我知道这个结论毫无逻辑,可是又可悲地想起,至少在经历的几场面试中我确实有为学历自卑。而且毕业后,也会时不时生出想要考985/211高校研究生的想法。
毕业后似乎大家都以薪资论人,在这种价值体系下我可能是无辩驳之力。通论是读书好的人会找到好工作,会有高的薪资,读书不好的人找不到好的工作,会有低的薪资。
我羡慕高薪资的人,但也从未觉得自己是失败的人。老爸的这句话有戳中内心自卑的地方,但是我认为是我本身能力不够造成的。我仍在努力构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因为过分拘泥于这种思想,会成为前进的阻碍。
我可以选择考研或者不考研,我有想要实现的东西,我想变得更好。
所有人都可以说我失败,只要不是我自己。
毕竟内心羡慕的侥幸,另一个意思是奇迹,我有瞻仰、追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