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拖把仙仙
对我而言,高考已经是五年前的事了,但是至今一到高考,11年之前的奋斗景象依然历历在目。高考前的盛夏,在全县唯一没装空调的高中教室挥汗如雨,大声背诵人类的发展史,大力的扇动廉价的塑料扇。感觉但凡参加过高考的人们,都会对那段悲喜交加的日子难以忘怀。
高考,似乎都要集中到某个学校,和一群不认识的同届生一起在战场上奋战。我们在距离老家二十公里以外的县城考试,学校统一安排宾馆住宿,母亲陪我直接借住在县城离考点挺近的大伯家。一日三餐大伯都是考虑周全的。
记得考前还是有些紧张的,毕竟大家都这么小心翼翼的关注着这个人生中唯一一次不看脸的机会。我有个病,紧张情绪会直接导致急性肠炎,即使心理并不觉得紧张,身体也已经感受到了这种氛围,考试前必定得多跑几趟卫生间。但是并未觉得有影响我的整场考试。开始做题也就不焦躁了,反正题目在那里会就做,不会就那样了。
考英文前,前桌的陌生女生递了一袋德芙巧克力给我,我当即知道是什么意思的,但是不知道她怎的就确定我英文好过她呢?出考场了才知道那是同班男同学认识的人。当然我婉拒了,一来我不爱吃巧克力,连考试大家都吃巧克力提精神我也懒得吃,二来不义之财是不能收的。想给自己点个赞,官都让我当了才不腐败。
高考说实话让我再回忆一些细节,真真是不能脱口而出的,比如几点开考的,考试科目顺序,高考总分多少都说不上来了。但是那时的紧张氛围,那些恨不得将题库吃进肚子里的场景犹如昨日。
我对自己的能力很清楚,尽力做到的就是我能发挥出的能力,当分数出炉时,我还是很欣慰的,不好不坏,没失手还有些些惊喜,高考就这样顺顺利利的过了,但是别人不会这么简单的觉得,他们会以孩子们的分数做比较继而评论你的成绩是考好了还是差了,甚至我妈都没有愿意摆酒席宴请宾客庆祝大学录取,虽然我也不在意这些东西。我欣然的接受了亲戚们给的红包(这是我们对高中毕业生的风俗可能)合理的安排了高中最后一个暑假。我很满足,考到了驾照,为了专业大概的背了些英文单词,看了些书,学了些上大学的技巧,还在再也不会禁止你谈恋爱的毕业暑假,“厚颜无耻”的在社交软件上撩汉子,没心没肺黑黝黝的度过了这个没有暑假作业的假期。
高考,会重要到各大新闻报纸报导,会重要到交通都以考生为先,会重要到拥挤着在考场外的家长们时刻刻守在门口等孩子们出来。对于这样的现象,我多抱以不解。即使心知高考很重要,大家都很关心,依然不解。甚至觉得就是因为这样大的阵仗,才会有很多人由于害怕辜负父母的期望而紧张到失手,甚至在惨淡结果出来之时伤心欲绝而做出让自己和家人都后悔一辈子的事。其实类似我这样才在社会挣扎一年的青年,大家都应该很清楚,抛开大家的关注度,它就是一场比月考重要的考试,你20年后生存的境地真的和高考有很大的关联吗?想必很多人会摊开手,瞪大眼睛反驳我这样的想法。当然可以排除那些进入重点大学的学霸们。试想,考试结果几乎将人划为了“三六九等”,大学录取分数线几乎将我们评为所有同学亲戚朋友眼中的优秀,良好,差等生等等几个层次,这些标签会延续到大学毕业找到就业岗位之前。
最好的大学可能意味着最好的学习环境,最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和二本以致三本院校有着截然不同的受教育的机会。人的自觉性和悟性当然能引导自身去做很多别人想不到的事情,但是某些社会分类便暗示着我们:我们接下来只能做的事情,是着手考研还是老老实实上着四年以后都用不着的课等待毕业季大家一起挤破头抢一个月三千的职位。 而我就是作为悟性不太高的那类人,为了一句享受青春,青春无悔,偶尔奔走图书馆,长时间假装励志做兼职,又或是周末理所当然的卧床一天不起。在听说某位学长大一创业,大二就拥有几家连锁店时还调侃干嘛不好好上学,急着工作。殊不知,别人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我就在那些享受青春的自我催眠中浪费了很多自我挖掘的时间和机会。
如果仅仅是将高考作为必经的成人礼,经过这场礼节,不被考试结果影响,不被社会教育牵着鼻子走,也许每个人都能在20岁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兴趣打开一个新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