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统称作“紫砂泥”,很多人会直观的认为紫砂就是紫色的;但其实紫砂矿料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而紫砂在古代也一直被誉为“五色土”。紫砂陶含有不同量的氧化铁,烧成后的紫砂壶呈现各种瑰丽的色泽,非常漂亮。所以紫砂茶具其实是五彩缤纷的,但我们不能以颜色来区分紫砂的贵贱或好坏,而应该以泥土的质地来区分。紫砂壶的原矿泥料,又被称作“岩中泥”,一般处于夹泥矿中,呈带状分布,需要提炼出来。市场上有一些不正宗的紫砂壶就是由夹泥所制。而紫砂陶土的开挖主要集中在黄龙山,所以黄龙山也常常被称为“本山”。从矿层中直接开采出的性状来看,紫砂原矿的外观类似岩石,并非泥状,不能直接用水膨化湿润,而是需要经过露天堆放、风化几个月,原矿就会自动散成细碎的颗粒。这个时候再进行研磨筛选,加水形成湿泥块存放。这个阶段的紫砂泥我们称之为“生泥”。生泥是不能直接用来做壶的,需要将生泥中的空气挤干净,然后把生泥制成熟泥方可制壶。在其过程中,不添加任何的化工原料。紫砂泥料的品种繁多,很多泥料的名词让人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大家都会听到一些看上去特别牛逼的名词:底槽清、大红袍、降坡泥、天青泥,清水泥等等,这些名词概念非常模糊,再加上没有实物参照,所以常常一头雾水。其实我们可以简单把紫砂泥料分为紫泥、本山绿泥、红泥三大类,其中以紫泥为主。这三种泥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掺和、配制成不同的色调,这也是为什么紫砂能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紫泥
从外观上呈现紫色或紫红色,带有少量的浅绿色斑点。烧制后的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根据粘性、纯度、硬度、成色等方面又可以分为好几种,有普通紫泥、红棕泥、降坡泥、清水泥、红皮龙等等,市场上比较受追捧的底槽清实际也是一种极为优质的清水泥。紫泥的产量相对来说比较大,可塑性好、泥胚强度高,是行业内公认的好泥料。
本山绿泥
是紫砂泥层的夹脂,只有矿层顶部薄薄的一层,仅数厘米厚,故有“泥中泥”之称。本山绿泥的含铁量较少,矿物呈灰绿色,烧成后呈米黄色。由于本山绿泥原矿层非常的薄,常与其他泥夹杂在一起(共生矿),所以常带有其他颜色的泥料,导致其色泽烧出来后会呈好几种米黄色。这种绿泥共生矿也就是常说的段泥,也叫团泥。所以真正意义的本山绿泥特指产于黄龙山开采出来呈绿色的单一矿源,产量非常少,所以现在只要矿料是绿的,就都愿意将其称为本山绿泥,以期卖个高价。
红泥
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红泥分为普通红泥和朱泥。普通红泥是紫砂泥料里的普通料,砂纸感较强,整体烧成的收缩比与紫泥差不多。而朱泥则属于红泥中的精品。朱泥也被称为“石黄泥”,产于宜兴赵庄,小煤窑等地,是一种精细的嫩泥,含铁量非常高,产量稀少。烧成后整体呈现朱红色,红中又泛桔色或黄色,烧成后的壶身表面出现纵向的皱纹,皱纹隐现。朱泥烧造时的收缩比很大,成品率低,因此价位要比一般的红泥、紫泥要贵。例如市场上有名的大红袍,就是朱泥中的极品。
说了那么多种泥料,关键还是能帮助大家在选壶的时候能够找到合适的泥料。很多朋友一开始就想买到稀有泥料做的壶。刚刚接触时,千万不要去追求什么绝世好泥。稀有泥料的产量很少,有些在上个世纪就基本已经消耗完了,可能个别当地的人家有囤料,所以存世量非常少。例如像大红袍、底槽清、降坡泥等等,这些稀有泥料的价格都比较高。新手刚买紫砂壶时,最好先从普通的紫泥、段泥、红泥入手,以免上当受骗。
此外,也不要简单的从颜色上选择紫砂壶。刚刚接触紫砂壶的人,特别喜欢那些颜色比较鲜艳、造型别致的壶。其实颜色特别鲜亮的壶虽然好看,基本上是化工料。而一般好的紫砂壶都是颜色单调而不鲜艳的。还有遇见一些颜色比较怪异的壶,比如绿色、铜绿和非常红润的壶,也要千万留心,因为这样的壶基本上都是化工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