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人有议其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滋生万物,农民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辉光,天地大尚不可满足人愿,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难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信,君听臣遭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绝,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太宗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今译
唐太宗问许敬宗:
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
许敬宗回答:
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 我没有山珍海味来调节别人的口味,因此别人说三道四不能听,即使听了也不能相信。皇帝如果听信了类似的话,无辜的大臣就要遭到杀害,父亲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把儿子杀死,夫妻之间听信了类似的话就要离婚,朋友之间如果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分手,乡邻之间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相互疏远,亲戚之间如果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断绝来往。堂堂七尺男子汉,需要提防的是三寸不烂之舌,有些人的舌头像龙泉宝剑一样,说出来的话杀人不见血。”
太宗皇帝听后说:“你说的话很有道理,我应当认识到这一点。”
鉴赏
太宗问许敬宗:“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意为:我看这么多官员中,只有你最好,可是有人说你不好,这是为什么呢?” 许敬宗对这个问题回答的很妙:“春雨如膏,滋长万物,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普照四方,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尚不能尽遂人愿,何况臣乎?”这就是说,春雨那么好,农民喜欢它,可行人却因路滑难走而厌恶它;秋月那么好,才子佳人乐其皎洁,而盗贼讨厌其光亮。好与不好都是相对而言的,都是由时间、地点、条件的? 以春雨和秋月打比喻,虽说明了一些问题,但给人的印象还不深。
于是,许敬宗接着说下去:“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故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信。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戮,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亲戚听之绝。”这段话回答得更妙。自己没有好吃的和好喝的东西去堵塞人家的嘴,只好任凭别人说三道四。最重要的是,你当皇帝的不应该偏听偏信那些搬弄是非的流言蜚语。许敬宗一口气列举了六个事例。说明了君臣、父子、夫妻、朋友、乡亲和亲戚之间,听信是非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恶果。最后,许敬宗更深一层地点出了问题的实质:“人生七尺之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那些惯于颠倒黑白、造谣中伤、诬陷好人、美化自己的花言巧语者,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就像杀人不见血的龙泉剑,人们不可不防呐!
这篇短文的结语是: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 从唐代到现代,1000多年过去了。岁月如梭,往事如烟,世事变迁,但今天我们重温许敬宗答唐太宗问这篇短文,仍有现实意义。人应该大公无私如春雨,光明磊落如秋月,所作所为虽不能尽遂人愿,但总应对得起绝大多数人。对己应严要求,对人不可说是非,更不可听信是非。
(转自老司令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