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读完了,迟迟没有写这篇文有些原因的:
都说文似看山喜不平,但这并不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故事,除开世人刻意回避的性爱被作者写得大胆而露骨之外,甚至就像小时候看过的许多童话故事一样,王子和公主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就阅读感受而言,第一部蕴含的神秘,浪漫,自由到了第三部已经丧失了。这样的丧失并不是悄悄的消失,而是像泡沫被放在灼热的阳光下曝晒,一下子没有踪迹。
在青豆的1Q84年或者天吾的猫城,天上是有两个月亮的。只是忽然之间,两个月亮就不止是青豆和天吾之间的羁绊了,而是成了一些特殊的人的一种共识,比如牛河,比如教主。我并不喜欢这种丧失,我觉得,单单凭借许多年前的一点情窦初开是无法让两个人在漫长而单调的生活永远惦记着彼此的。
作者设定的浪漫已经溢出了我情感的杯口。或许就像前面我说的那样,我还是无法对于爱情有一个既定的认知,然而作者也并不打算解释这样的设定。
许多事情都是需要解释的,如果人们不明白言语的意思,那么交谈与质问都没有意义。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在给别人解释,而不是等待他们自己去体会。
有人喜欢用黑格尔说的话“存在即是合理”去作为一些事情的解释。然而原来黑格尔这句话是这样的“凡是现实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但是故事并不是以小小人,空气蛹,先驱,黎明等为基础而存在的,而是因为有青豆与天吾的注定相遇,他们才有存在的理由。所以说作者欠读者一个解释,一个合乎理性的解释。
虽然最后留了些空白,可无论那是为了第四部而做的的准备,还是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我都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了。没有人愿意关心王子和公主最后过得是不是很幸福,我们都知道幸福也没那么容易。
其实大多数人还是不幸福的,那种轻薄的,短暂的愉悦感太过于容易就被其他的琐事稀释,残存的飘渺的温柔又让人奋不顾身的追逐,到头来也不是用心去感受那种愉悦,而是反问自己收获的是否能够弥补自己付出的。
所以我并不觉得有一个不幸的童年是多么值得悲伤的事情,我们仍然要保持敏锐的痛感。尽管有人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大概是逐渐长大,一方面在遗忘童年,一方面在失去感知幸福与悲伤的能力。
或者说,我的童年大概就像许多人的童年一样,因为太过于平淡无奇。终于,还是在时间的意义上消逝得快一些。还没有来得及惦记就失去了踪迹,也就不存在感受与治愈。
对于童年不是很幸运的牛河,他仓促地在第三部里占据了三分之一章节,只是为了青豆与天吾的见面更具有仪式感,那才是令人挺悲伤的。
不过就算我在怎么样去想象与尝试理解,我还是无法明白为什么小小人要从死去的牛河嘴里钻出来。难道是因为他存在的三分之一章节,还是他那奇形怪状的身体像瞎眼的山羊一样?
除了青豆第一次发现天上有两个月亮给我带来一些感动以外,读完这书的另一种感动大概就像喝完一杯珍珠奶茶后辛苦地把杯底的珍珠拾掇干净,所带来的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尽管我不是很喜欢吃珍珠。
最后,对于《1Q84》这部小说,推荐指数不是高,如果不是能够真正感受到书中角色的那种空虚,对生活的无欲无求还有在精神上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话,几乎就像看了一篇冗长拖沓的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