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人性的再识与共鸣之旅
Life,Death,Love——Which would you choose?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这是《摆渡人》封面的两句话,配上封面——那压抑的乌云以及充满刚性和张力的金色光芒下似乎平静的水面上那艘小船,这一切都带来一种视觉的震撼和心灵的悸动。
故事讲述了一个15岁的女孩迪伦在去看望生父的火车途中,不幸遇难。当她醒来的时候,她以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直到遇到一个男孩崔斯坦,才意识到她已经死了。
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发生无可预料的改变了......
崔斯坦本着摆渡人的义务将迪伦带到了目的地,然而迪伦最后穿过那条边界后又返回来了,最后他们回到了人间。
有人说,崔斯坦带着迪伦去目的地,帮迪伦完成了灵魂的救赎;迪伦返回时,帮崔斯坦完成了生命的救赎。
释然,迪伦用她的爱和真诚改变了荒原的规则,最终回到了生命相遇前的开始。
在这里我更感到震撼的是崔斯坦人性的转变。崔斯坦不是人,引领了不知凡几的灵魂,只是有着摆渡人的身份。但在迪伦的到来后,他开始有了人性,有了属于人的本初和自然。
所以,崔斯坦可以为迪伦奋不顾身地和魔鬼拼命,这一点和别的灵魂不一样,为了保护灵魂安全,那是摆渡人的义务,但崔斯坦不会为了别的灵魂的安危去拼命。但是,为了迪伦,崔斯坦可以,这不是单纯的义务,已经是人性的体现了。崔斯坦喜欢上了迪伦,这种喜欢本身已经是人性。为了保护喜欢的人或东西不受伤害,这可以看做是一种欲望,但是这种欲望并不邪恶,也是人性的体现。崔斯坦在迪伦返回途中多次劝阻她的行动,这是不舍,也是人性的一种。
那么,什么是人性呢?
我认为,人的欲望,喜好都是人性。人的占有欲、爱美之心、虚荣心和追求自由,这些都是人性。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来是向善的,一如迪伦的善良,为了拯救被魔鬼包围的素不相识的老人和小孩而不顾自身安危,冲出安全屋引开魔鬼的注意力。但是,人性一旦过了某些程度,就会邪恶。占有欲、虚荣心过强,人性就会有邪念。所以,我们有了道德来约束我们的人性。然而道德的约束过深,也会压抑人性。我们说,宋代的儒学: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这个道理。
崔斯坦不存在人性压抑的问题,他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与其说迪伦完成了崔斯坦生命的救赎,还不如说是完成了崔斯坦人性的造就。
说到人性,我们便会想起《肖申克的救赎》,这里面的人性有对自由和希望的追求,也有肖申克对囚犯们的人性的救赎。与《肖申克的救赎》不同,《摆渡人》更像是温暖的灵魂救赎,不经意间心灵的人性造就。
红尘间,人得有人性,不然人就会变得冷漠或者虚伪。但人性不可无约束,不然就会陷入另一个极端。约束太强,人也会虚伪。
细细想想,我们人生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生命体,有人性的烂漫和无拘,灵魂境界的高低,但更多的是人性的约束,人的虚伪。我们都带着面具生活着,在人前我们努力装得比别人过得好,要面子。我们在朋友圈发着美食的照片,发着不知P了多久的自拍。我们在烦躁,生怕别人不知自己经历了什么,或者不知别人经历了什么,生怕自己在潮流中跟不上别人的脚步。所以要炫耀,要时时刻刻刷朋友圈。我们理所当然地觉得,发自拍和刷朋友圈是习惯,是潮流,大家都这样做,关乎什么人性啊。
殊不知,我们企图在引领潮流或者在潮流中试图紧跟别人的脚步时,我们自己的人性不知不觉受到了过多的束缚,这种束缚来自紧跟的潮流,更来自人性的本身。
其实,人性适当的约束,更多应像是程璧一首歌里说的那样:温柔地坚持,不随便的打扰。认真把事做好,休管他人言语,人性也会回到生命本初的岁月静好。
低调,还是个性张扬、高调。姑且不论二者境界高低,把握好自己的人性,你可以高调的让人觉得自然;过分约束自己的人性,别人会觉得你的低调做作,虚伪。
《摆渡人》一书对人性的剖析只有寥寥几笔,但我认为通读此书是一个灵魂治愈的过程,也是人性再识和共鸣的旅程,这个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这段旅途是温润人心的。
摆渡人,摆渡的不只是人,也不只是灵魂,还有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