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彩凤
每天定时定量码字,坚持日更,第44篇
今日清晨,煮好了开水,把昨夜泡茶剩在茶壶里的茶叶清洗干净,准备泡一壶新茶。
客家人的习惯,一日三餐都是要喝茶的。
正清洗茶壶,茶杯,伯父过来了。见我泡茶,便进屋来聊天。
“龙伯,水刚开,茶壶刚洗好,你就来了,看来这壶茶就是为你准备的啊!”我一边泡茶,一边与伯父谈话。客家人对长辈的称呼里是没有“您”这个字的,直呼“汝”(“你”的意思),但前面要加上辈分的称呼,如X伯、X叔、X姨……
“昨天看了你写的文章,语言很平实,写得很好,我有个小小的建议说给你听听。”伯伯今天来找我是早有打算的哦,是来找我说写文章的事。
“好啊,你说。”我很高兴长辈对我写作那么关注,还来提建议,当然要洗耳恭听。
“我建议你写写客家题材。并不是说你现在写的题材不好,而是说可以写一些题材更丰富,思想内容更深刻的东西。比如客家文化,客家人的风俗习惯,客家人的饮食、服饰等等。”
“哦,这个我大学的老师也提过,也是让我写客家题材的文章。虽说我是客家人,在客家地区长大,可是真正要写起来还得去搜集更多的资料才能动笔。”我说的时候颇感内疚,伯伯提的建议早有老师给我提过,可我并没有真正付诸行动去写。
写一个民系的文章,是要有打量的资料储备的,我手头上并不具备这样的资料。也确实有畏难心理,不想去承担写深刻文章的任务,写写生活中的小事小情便好。
写生活中的小事小情本事我的初衷,只是希望用文字把每一天都记录下来,对自己的生活、工作都有个总结,有个回忆。我并不曾想过用文字写某一个专题,特别是文化专题。想来,这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但是,写作以来,不断地有师长、挚友向我提出写文化专题的建议了。我有些畏难不肯前行,总是还沉浸在自己的小事小情里,不亦乐乎。是的,每天的写作着实让我快乐,每每读自己的作品,总有喜悦跃上心头。
特别是一些读者说其中的一些作品他们会反反复复读,觉得越读越有味道时,我就更喜欢现在的文风和题材了。读者的肯定是写作者最大的动力啊。
可是,面对师长和挚友的多次建议,我又不能继续无动于衷啊。
“明天是圩日(赶集日),你到街上去。看看别人是怎么买卖的,怎么讨价还价,听听别人说什么,这就是很好的写作题材啊。不一定要去看什么书籍的,生活中就有很多故事。”伯伯继续鼓励我去写客家题材。
“写写这些人的音容,服饰,形容举止,再写写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服饰有了什么变化,物质有了什么变化,人们的思想有了什么变化。可以写的东西很多啊。”
伯伯出口成章,仿佛已经把文章的腹稿打好了,说起来行云流水般顺畅,中间不带停顿的。
“我三十来岁的时候就想过要写小说啊,那个时候没有条件啊。现在看了你写的文章,时常晚上也会想想自己这么多年经历过的人和事,也想写出来。可是,我不会用电脑啊……”
伯伯一进门时就问我:“你的文章是用手机还是用电脑写的啊?”我回答是用电脑,原来伯伯一早就想自己写了,想来电脑操作对他是困难的。
“那你来说,我来帮你整理。”其实我这次回来,是有这个想法的。想去找家族里的长辈聊聊天,听听他们讲以前的故事,把故事写下来,这就是口述历史了。
“我知道你说的这个,就是口述嘛。”伯伯说。
“说真的哦,反正我在家,你有空就说给我听,我来帮你整理。”我是很有兴趣的。
伯伯的反应不是很积极,可能他对这种口述不熟悉,不知道怎么进行,怎么操作。不知道他会不会跟我合作呢?
客家人,是汉族,不是少数民族。客家人,不仅是汉族,更是中原正统后裔。
就这一句话,估计都够我写的了,里面的故事等着我,我也该好好写一写自己民系的故事了吧。再畏难逃避,十分差斗哦!(十分差斗:客家话,很弱,没用的意思。)
感谢阅读,我是彩凤知音,让我们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