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甫的几首诗比较两个文人的悲喜人生
大唐天宝6载,羁居长安的杜甫再次因科举考试而落第,春闱过后长安仕子如云,失意的杜甫此刻想起南游吴越的李白。就在前年(744)年洛阳一别,李白的身影常常浮现在他的眼前,这一年“赐金还乡”的李白名动京师,杜甫有幸结识了这位“宫廷诗人”,并且知悉了他的《清平调》组诗及其它作品,于是有感于此,写下了一首《春日忆李白》,诗中杜甫高度评价了李白的诗作,并且指出《清平调》组诗,看上去有些“宫体诗”的影子,“宫体诗”起源于梁简文帝萧纲,当其之时,庾信、徐摛仕于梁,为宫廷文学侍从,是萧纲“宫廷诗”创作班子主要成员,“宫体诗”大多叙述宫中贵族女子生活,其情调和风格绮艳清新,好用典并富于辞采之美,且其遗风直至隋及唐初。想到这里,他似乎有很多话要和李白探讨,并且期待着再一次的欢聚。
“冷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玄宗李隆基是李唐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其在位44年,政治上他用近30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改元“天宝”以后,他开始怠于政事,耽于逸乐,因为其本身具备很高的文化底蕴,晚年的玄宗似乎更热衷于做一位艺术家,相传己经失传的“霓裳羽衣曲”就是他亲自创作并指导排演的大型舞曲。常常他会御驾临幸骊山脚下的“华清宫”,并且一去数日不归,正是如此的怠政及其它的综合因素,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致使两京失据,天下纷乱。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杜甫以一个战地记者的眼光目睹了“安史之乱”的局部状况,很显然他的视线所及只是那个遥远的时空里微不足道的一个画面,即便如此,其著名的“三吏三别”却足以撼人心魄,可以想见当时动乱的主场景是多么的惨烈。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个乱世文人穷困潦倒落魄不堪,其间他虽于离乱之中的灵武县见过肃宗李亨,并且有过短暂的官宦生涯,最后因“房琯事件”弃官流亡。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他先后游历了庾信故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在这首组诗里,庾信故居排在第一,足见其对庾信的推崇备至。由此及彼,推己及人。一个经历“安史之乱”的创伤,一个饱尝“侯景之乱”的苦痛。不同的时代相同的经历,在某些人的眼里,“庾信失节”是其一生的硬伤,一朝侯景之乱,如飞鸟失林,鱼离故渊。欲效苏秦而为北魏所拘,欲效苏武而为北周所拒,历四朝而侍十帝,以萧衍父子之博雅而见用,以宇文泰之神武而不杀,以杨坚之大略而不弃。屈节乎?苟且乎?可见在乱世之中,庾信无疑是身不由己的,其《枯树赋》,《哀江南赋》词情恳切,撼动乡关!一变早年风格,于沉郁苍凉之中透出家国情怀和故园离思。所以杜甫有此一首当是知音之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