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挟天子之后,想得到徐州,而此时徐州被陶谦让给了刘备,曹操很是愤怒,就想打刘备,但是吕布此时投奔了刘备,曹操十分顾忌吕布,不太好办。
荀彧献计:让他俩二虎竞食,计败。又设一计,驱虎吞狼:让袁术兵火拼消耗刘备军,自己坐收渔人之利。
结果刘备战败,吕布趁机抢占了刘备地盘,刘备无家可归。
而吕布得到了徐州,袁术就马上派人来和吕布结盟。所以最终曹操消耗两方兵力的结果也并没有得逞。
穷极的刘备来投奔曹操,曹操有两个选择:“要”或“不要”,手下的谋士分为两派:“留用”或“杀掉”。而要求杀掉刘备的理由十分荒诞:“刘备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任何人都存在“终不为人下”的可能,而且当时纵观刘备之前的战绩,也并无特别出色之处,他后来当了蜀国皇帝则是先前不可知的。谋士们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出于他们各自的优选策略,都是从“谋士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发表意见的。曹操留下刘备,必然会安排位置,这个位置与自己不发生冲突的谋士就会建议“留用”,反之,则建议“杀掉”。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而唯一的依据,则是曹操自身的利益得失和当时的时局情况:
1, 刘备已经穷途末路,对曹操没有威胁,杀了他很容易,但是,杀了他不会产生增值,也不会产生亏损,只会产生浪费。
2, 曹操的“驱虎吞狼”计,是要徐州兵力和袁术兵力相互消耗才算达到目的。现在却导致两方结盟了,结果和预期完全相反。
3, 三方之中,最强的袁术和弱势的丙方联合起来后,对处于乙方位置的曹操将构成巨大威胁。
4, 所以,曹操正处于用人之际。不要说一个刘备,十个刘备也用的下。
最终,曹操留用刘备。任用刘备为豫州的老板,也是出于策略需要。豫州的南边是袁术,东边是吕布,用一块肉吸住两匹狼,划算。
此时的袁术,因得到了传国玉玺,便做起了皇帝梦。而袁术势力最大,曹操次之,吕布次次之。此时曹操便想与吕布结盟,共同打击袁术。曹操便利用皇帝为吕布加官进爵,并写信赞美之,极力奉承,吕布大喜。此时袁术派人过来说不日将即皇帝位,并勒要吕布的女儿做太子妃。吕布当场翻脸,绑了使者,押送到曹操处,并相谢曹操的举荐之恩。如此一来,袁吕结盟破裂。
袁术大怒,还是如期选定吉日登基,发20万大军,分7路扑向徐州,来灭吕布。曹操便拍刘备、关羽等人从背后截杀,协助吕布大败袁术。曹操又奏请皇帝封吕布为左将军。至此,曹操、吕布站线形成。
袁术一败,曹操马上急攻徐州,活捉了吕布。吕布被杀死。
此时,关东中南部的刘备已降,袁术已败,吕布已死,曹操独大,因刘备有功,曹操奏请皇帝把吕布的左将军封给了刘备,关羽中郎将。皇帝亲自接见了刘备,还认他做叔叔。刘备混成了京官。
一日,曹操单独请刘备一个人去喝酒,曹操说。当今天下,只有我们两个人可以称得上是英雄。这句话把刘备吓个半死。这就是著名的“煮酒论英雄”。
结果,导致了刘备逃离的京城。
书上不是说,刘备当时谎称怕雷,已经骗过曹操了吗?“操遂不疑玄德”。既然已经骗过了,为什么又要匆忙逃亡呢?(《三国演义》为第三日出逃。)
刘备这不是不打自招嘛,这一跑,所有谋士都看出来了:“可知其心变矣”。所以逃跑并不好。
宁愿让曹操怀疑也要逃跑,就只能说明刘备遇到了比“让曹操怀疑”更严重的麻烦!
正是皇帝密旨杀曹操事件!皇帝咬破手指,血书一封,召集了自己的家里人,刘备既然成了皇帝的叔叔,就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帮皇帝锄奸!干掉曹操!推都推不掉,当时在密诏上签了字的!
刘备是又怕曹操又怕皇帝,无奈之举,便选择了出逃。所有在密诏上签字的人中,只有刘备最接近曹操,他却带头跑了,马腾见他跑了,也就只好回去了。国舅董承说:“今之谋不成者,乃刘备、马腾各自去了。”
再说煮酒论英雄的真相。
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天下各路诸侯,都是碌碌小人,何足挂齿!只有我们两个人才是英雄。”这实际上是在极力拉拢刘备,并不是存心要恐吓他。
当时,曹操和袁绍之间免不了一站,曹操处于弱势,绝大多数人都是主降、主和、而不主战的。曹操必须争取更多人的支持,他找刘备谈话的用意有二:
1, 如果你不背叛我,我们合伙干掉袁绍,天下就是我们俩的。
2, 即使你背叛了我,不跟我合作,在干掉袁绍的问题上,我们还是一致的,天下还是我们俩的。
只有这样,曹操的这次谈话才能起到作用。因为他给出了一个相当诱人的预期收益。无论刘备选择合作还是背叛,只要在打袁绍的问题上一致,那就行了!
所以,曹操煮酒论英雄,是口头上以“平分天下”为条件在极力拉拢、稳住刘备,而不是一再误传了的“试探”!
如果是试探,那也没必要天天试探。可第二天,他又把刘备喊去喝酒。这只能说明是在拉拢。
但是,刘备心中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第三天,他就要逃跑。
刘备逃跑,谋士们都说这是放虎归山,曹操说没事,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结果刘备一跑出来就反了,他又杀回徐州,割据一方。结果曹操很轻松的把他收拾了,一仗就把刘备三兄弟打的散了伙,又夺回了徐州。
至此,刘备再次破产,也不顾兄弟情了,独自逃命去也,张飞去当了土匪,关羽投降了曹操。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必须要能够“控制”。
只要能够控制,所用之人才可以不必怀疑,而怀疑之人也可以用之。如果说不能控制,那么,不要说怀疑之人,就是不怀疑的人,也可能背叛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