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5

俗话说:“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意思是说少年人要是看了《水浒传》,容易去模仿里面成帮结伙、打打杀杀的行为,其实这属于逻辑混乱。在古代世俗社会,本来就潜伏着对抗拒官兵、杀富济贫的向往,《水浒传》只是把这种普遍社会心理艺术地呈现出来而已。一个青少年在这样的社会成长,无论看不 看水浒,沾染上“水浒气”的概率都差不多。从获取知识的角度说,“少年读水浒”绝对是好事,通过古典小说来了解世道人心,是个可行的办法。

说到这本书,就是专门讲解《水浒传》背后的社会学知识的。本书作者萨孟武,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政治学理论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的学者,他用二十多年时间编写的五卷本《中国社会政治史》,在中国台湾高校是中国通史教材。在中国大陆,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通过解读《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来阐述中国家庭、社会和政治的三本文集,这三本书从人人熟悉的古典名著说起,引出一系列政治学、社会学课题,用简约通透的论述,把故事人物和现实理论连接起来。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这本书初版于抗战前,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台湾再版,近年来引入大陆。全书一共收录了17篇文章,分专题讨论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阶层、土地分配、赋税与军事制度、官僚组织以及婚姻风俗等话题。半个多世纪以来,萨孟武的观察和论断经受住了时间检验,带给读者许多启发。

本书所讨论的社会学课题,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用关键词概括就是:阶层、经济和伦理。阶层问题是社会中最突出、最广泛的矛盾;而一切社会问题,说到底差不多都是经济问题;有什么样的阶层分布和经济状况,就产生什么样的伦理与价值观。所以,本期音频就围绕着这三个关键词来说。

第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梁山上的阶层问题。说起梁山泊好汉的社会属性,萨孟武用了一个很醒目也很形象的词来概括,就是“流氓集团”。

在这里,流氓不是道德判断的骂人话,而是一种在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的社会身份。这里说的流氓,就是游荡于城乡社会底层、不属于主流社会的边缘分子。他们不是劳动阶层,也不大想参与劳动,在民众眼里,他们是家里的败家子、街坊中的闲汉。从当权者的角度看,他们没有社会价值,纯属过剩人口,把他们全消灭了,是有利于秩序稳定的。

不过,这么个被蔑视的群体,却是中国历史中的特殊力量,甚至会影响到政治局势。中国是个农业国,在古代,粮食生产长期在低水平循环,农民手里很少有余粮,遇到水旱灾害或社会动荡,就得离开土地去逃荒。一旦平民普遍陷入贫困,形成流民潮,也就预示着社会快要进入动荡了。在这种时候,流氓则成为接下来的动乱发起者。流氓大多是没有财产的,他们生活不安定,没有品尝过多少人生快乐,也就不懂得害怕死的痛苦,在现实中特别有冒险精神。

汉高祖刘邦有一番名言,他说:我这个人啊,论智谋不如张良,搞行政抓经济不如萧何,论打仗又不如韩信,可为什么是我得天下呢?是因为我能用好这三个人。会用人确实是刘邦后期成功的原因,但他能当皇帝,第一条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他出身于流氓,敢拿全家人的性命来赌。

当流氓以个体为单位出现时,还没有什么实力,要是在乱世里成群结党,就会横行一方,烧杀抢掠,此时的流氓就成了流寇。地方上的绅士地主害怕他们捣乱,普通百姓也害怕他们骚扰。在饥荒中,流民到了没有出路时,也会选择加入流寇,就像小说里上梁山去当小喽啰,这反过来又继续加剧社会动荡。

梁山好汉里有不少可敬可爱的人物,比如鲁智深,既是个侠客,又是个佛教里的觉悟者;很多人的命运也非常值得同情。但要说起梁山好汉这个群体来,也确实该称为流氓集团。不过,有许多好汉的出身是秀才、小官吏或小地主,甚至还有大地主和前朝的贵族,这就产生了一些关于阶层的有趣话题。

比如,为什么梁山的创始人王伦会被火并掉呢?表面上,是王伦没有才干、气量狭窄,说到阶层方面的因素,是因为王伦是读书人,属于士人。在古代社会结构中,士人是个中间阶层:向上,是拥有土地的地主豪族,土地是农耕社会的权力基础,所以豪族与大官僚合流,是掌握政权的支配阶级;向下,是社会下层的劳动者。读书人可能通过考取功名之后当官,上升为官僚,进入统治阶级,也可能由于科场不利,沉沦到贫困的劳动者中间去,或者像王伦这样混迹在流氓集团里。士人的沉浮都是个体行为,这让他们之间没有共同利益,更多的是一种竞争关系,不会像流氓一样形成集团。

而且,士人会根据形势变化,在两个阶层间摇摆,再分裂出一些小集团,他们既得不到任何一个阶层的完全信任,也没有能量独立完成大事业,这就是为什么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在中国历史上,敢于争夺皇位的,要么是掌握土地的豪族大地主,要么是“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流氓。豪族掌握土地,有根据地,有政治影响力,还握有私人武装,竞争力很强;杰出的流氓有心胸,有性格,有来自底层的认同感,也经常出奇制胜。而读书人出身,最多也只能做到丞相,几乎不可能当皇帝。历史上的例外,也许只有王莽和曹操,不过,这两个人既不是标准的士人,也不是标准的皇帝。

王伦号称白衣秀士,是个二三流的文人,不仅没本领,而且也得不到流氓的拥护,当然没资格做山寨领袖。而此时上山的晁盖,是纯粹的流氓头子。至于后来的宋江,虽然出身小地主、小官吏,但他的行为模式是标准的流氓范儿,朋友圈里也全是江湖人士,没有绅士和地主。

虽说只有地主和流氓能做皇帝,但他们又必须使用知识阶层,因为读书人懂得兵书战策和治国安民,能给他们出谋划策,在管理层里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梁山泊,吴用就是这样的存在。那么,按作用和贡献,吴用就该是山寨的第二把交椅才对,可为什么却要让卢俊义做副头领呢?这也是由于阶级问题。

梁山泊只有两条道路可选,一条是像李逵所说的“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另一条是像宋江天天挂在嘴上等朝廷招安,被收编成正式军队。那宋江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他在浔阳楼上题反诗,说是如果得志,就会“敢笑黄巢不丈夫”。黄巢在唐朝末年起义时,占领过长安,称过帝,宋江引用这个典故,已经明确表示了要和赵家争夺天下的意思。他想方设法拉拢卢俊义上山,也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在古代,地主绅士阶层主导着民间社会。梁山虽然收罗了很多军官,但势力范围只存在于社会下层,在绅士阶层看来,还是一伙草寇。卢俊义是北京的大财主,在北方绅士里很有名望,如果他能上山,就意味着梁山的影响力超越了社会下层,达到了绅士地主阶层。拉拢卢俊义上山,绝不仅仅是引进一个人才,而是扩大了梁山的政治势力。所以,吴用贡献再大,也代表不了一方面的政治力量,自然就要让出第二把金交椅来了。

第二部分

你看,如果从社会阶层的角度分析梁山上的人事变动,我们就会有一些新发现,解决了自己在少年读水浒、成年看社会时的一些疑问。但这还不是全部答案,阶级和阶层问题后面还有经济上的原因。下面,再来说说水浒中的一些经济现象。

我们刚才说到,古代的农业水平很低,周期性的饥荒和流民潮引起了社会动荡,这是梁山好汉登场的经济背景。那么,当时的农业水平究竟低到了什么程度呢?简单地说,就是完全靠天吃饭,气候变化和水旱情况决定着农民的命运。白日鼠白胜在黄泥冈上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描述的就是这种状态。“心内如汤煮”是因为只要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就会造成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农业脆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农业技术落后。萨孟武说,在几千年里,用牛耕田差不多是中国唯一的农业技术了。只要耕牛减少,生产就会被破坏。所以,从周代开始,各个朝代都颁布过保护耕牛的法令,偷牛和杀牛都可能判死刑。有时法令不止保护耕牛,范围还扩大到所有的牛,所以民间也养成了不吃牛肉的习惯。在《水浒传》里,好汉们动不动就三斤五斤地大吃牛肉,这在民间是很罕见的。虽然在北宋末期,禁止吃牛肉的法令已经相对松弛了,但他们的行为也还是犯忌的。从艺术效果上来说,这是描写梁山好汉无法无天的性格,也可以解读为他们藐视求田问舍的农业价值观。

导致农业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古代农业属于小农经济。“小农”这个词我们很熟悉,就是以家庭为单位,在自有的小块土地上耕种,差不多是专门用来形容旧中国的。在以小农为单位的生产中,土地不能集中耕作,也就没有科学分工管理、发明机器、提高技术的条件。而且,小农经济没有积累,规模不能放大,抵御不了任何风险。

这种小农经济,可以说是政策形成的。与小农经济相对的,我们可以称作大农经济。古代的大农经济,就是豪族大地主雇佃农来种植。大地主的耕地集中连片,但生产力也上不去。既然土地不是佃农的,佃农也就不愿意深耕细作,佃农滥用地力,使耕地逐渐荒芜,农业走向衰败。所以,无论是出于限制豪强的政治目的,还是保护生产与税收的经济目的,古代的土地政策一般都倾向让农民在小块耕地上进行分散种植。

唐代颁布过一种租税制度,叫租庸调,很有代表性。这个制度的内容是:中央政府将国有的公田分配给农民耕种,每年按比例收税,农民年老时将土地缴还政府,这叫租,租赁的租;农民被固定在土地上之后,就便于征召他们为国家服役,这就叫庸,平庸的庸;有了土地和工作,农民能够成立家庭,家庭从事棉麻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需要向国家缴纳一部分,这就叫调,调遣的调。租庸调的根本,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政策,目的是通过让每个劳动力拥有小块土地,保证他们有纳税服役的能力。

在民间社会,私田也会逐渐越变越小。古代的遗产继承和分家,大多数是在几个儿子或兄弟间分。土地多的地主,生的儿子一般也多,多分几代,各家手里的地也就少了。常说的“富不过三代”,不只是说富家子弟不成器,也有这个意思。

小农经济周而复始、没有增长,需要的劳动力是固定的,所以,只要太平一段时间,农村就会出现劳动力过剩。劳动力过剩,佣工的价格就被压得很低,这又反过来继续压制农业技术进步。就算有几百亩、上千亩的地,购买安装农机设备也是不划算的,雇工那么便宜,多雇几个人不就行了么?

从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流氓阶层出现的原因了:本来就人多地少,地里又打不出多少粮食,去给别人帮工,又赚不到几个钱。辛辛苦苦也没有机会,还不如干脆做个流氓痛快呢。

你会说可以进城去啊,但是,古代城市是消费型城市而不是生产型城市,也不能消化过剩的劳动力。城里的手工业都是些独立的小作坊,也就招收一两个小学徒,那时也没有今天的第三产业。按说,劳动力剩余应该对发展工业有利,但和农业技术落后的原因一样,佣工成本越低,改进技术的意愿也就越低。何况,政府不仅不奖励工业技术革新,而且还制定过严刑峻法禁止研发机器。

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里就有一条:凡是制作精巧机器用于惑乱人心的,就应该判死刑。《礼记》虽然不是法律,但是代表着儒家的政治理论。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从劳动力过剩到锁死科技、不能吸纳劳动力。比如鲁迅笔下的阿Q其实本不是懒汉,在未庄乡下时他还能打零工,而且还干得也不错,但进了城就找不到事做了,只能去给小偷站岗放哨,成了彻底的流氓。所以说,古代的城乡经济状况,是必定要形成这样一个流氓阶层的。

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在《水浒传》里,会武术的流氓们啸聚山林,建立了“有福同享,有苦同受”的乌托邦,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生活呢?

小说里的描述是“论秤分金银”,剩下的时间,大家就聚在一起大吃大喝。萨孟武形容,这是种加了引号的“共产主义”,因为,这只是在消费上实现共产,梁山上并没有在公有制的前提下组织过生产。梁山不是个健康的经济体,好汉们并不创造经济价值,他们的财物都是掠夺来的,经济活动只是把财富从有钱人那里抢来,再进行一次分配。

但梁山的存在,对经济也有客观促进作用。古代财富的集中方式,不是通过增加投入放大产出的经济活动,而是通过官员们贪污、富人们放高利贷来不断剥夺民众财产。这些财富聚敛起来后,就被他们作为个人家产囤积起来,大部分都不再投入发展生产力了。小说里,梁中书送给蔡京十万贯生辰纲,算是大规模的“生产性消费”,因为他日后还能从蔡京那里获得更多的贪污机会,还能赚回来,但形式依然是靠贪污和盘剥。所以,晁盖一伙劫生辰纲,并不减少社会生产力,反而加快了经济流通。

第三部分

梁山好汉有独特的阶层身份,有特殊的经济活动,也就自然会建立起一种非主流的价值观,这种伦理观念可以让他们成为更团结的群体。接下来,我们就从精神层面上说说梁山的伦理观念。

说梁山的伦理,就得先说他们的口号“替天行道”。但是,什么是天,什么是道,在中国文化里是很含混的。古代政治中的天道,可以最简单地理解成,君主是由天意选择的,所以拥有最高的合法性,但实际操作是,谁能获得主流社会阶层的拥戴,谁就掌握决定性的政治力量,就可以自称是受命于天。孟子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也就是说,只要国君取得本国贵族的支持,就能顺利地治理国政。

到了秦汉以后,土地贵族被豪族地主取代,社会经济的基础是农民,而舆论则操纵在士人阶层手中,这个阶层,我们说过,是和士大夫阶层有重合的。所以,一个合格的皇帝,要争取的是士和农这两个阶层的拥护。对于士人,他要尊贤任能,对于农民,要少赋税、轻徭役。“替天行道”本来是属于帝王的守则,梁山打着这个旗号,有指责皇帝不作为,自己取而代之的意思。

虽然目标不小,但梁山的表现却经常违背所谓天道。劫法场时,他们不问军民百姓,滥杀无辜。起义了这么多年,也没有笼络士人,山寨里还是那几个书生和术士。对待周边农民也不太高明,梁山在攻打曾头市、祝家庄时,附近几个村庄都武装起来反抗,防备梁山人马抢粮。也就是说,梁山好汉的行为和口碑,与别的土匪没什么区别。可见,在梁山上,“替天行道”是个没有认真落实过的原则。

在山寨内部,真正起作用的是忠义观念,这个观念分两个阶段。在《水浒传》的前半部分,好汉们是只讲义气,不讲尽忠的。准确点说,这个阶段可以叫“信奉仁义”的阶段。地主阶层和士人阶层的价值观念是忠孝,这不仅是因为受到儒家教育,也因为他们承袭了祖辈的丰厚产业,过着安定的生活,自然就乐于维护能保证既得利益的观念。而身处底层的流氓们,生在穷苦家庭,过着漂泊的江湖生活,既没有祖先遗产,也得不到家人扶助,在他们的生活里,伙伴和朋友才是最亲近的。所以,义气就成了他们的最高道德标准。

在他们心中,义的内涵是很简单的,就是别人怎么样对我,我就怎么样对他,而且要加倍。为了朋友要两肋插刀,报仇雪恨则一定变本加厉。

在梁山好汉的伦理中,朋友间的义气要比父母妻儿的感情义务重要。李逵下山接母亲,半路母亲被老虎吃掉了,这是件很悲惨的事,但他回山讲述时,号称“孝义”的宋江听了却哈哈大笑,其他好汉也不来安慰李逵。在他们的习惯里,母亲惨死这种事,是可以当笑话听的。但要是李逵因为疏忽搞死了朋友,他们就会指责李逵不够义气了。这不能说梁山好汉们没有道德,而是他们的道德和主流的忠孝观完全不同。

初期的梁山不仅不太讲孝,也完全不讲忠。很多好汉原来是朝廷的军官和小官吏,落草为寇,这就是对朝廷的最大不忠,这时候,只有仁义伦理才能让他们自圆其说。所谓仁义,就是对义气进行一次升华。仁义的仁,虽然和儒家思想中的仁写法一样,但含义要通俗得多。梁山的仁义,只是把义气的范围再扩大到普通人,做到行走江湖时仗义疏财、扶弱锄强。像宋江这样见人就派利是、发红包,石秀这样肯为陌生人拔刀相助,就已经算得上仁义了。

但是,等到梁山做大了,原来的仁义就显得不够用了,需要建立新的伦理。梁山的组织性质是个帮会,而不是政党。政党有纲领和目标,是通过主义结合起来的。而帮会是靠义气结合起来的,成员中途脱离是不义,因为他不能同甘共苦,没能遵守誓言。但是,虽然这会受到江湖同道指责,但也就是不够朋友而已。对规模变大的梁山来说,这种道德约束还是太松散。

比如说,宋江对武松很不错,管吃管穿,一送行就能送出百十里地,是很不错的大哥,但是,如果有个与武松交情更好的大哥约他跳槽,他可不可以去呢?按仁义来说,就不是完全不可以。义的特点是对等、双向:你如果不义,我也可以不再顾忌义气,如果武松觉得宋江的一些行为是不义的,他就有充分的跳槽理由。而忠的原则却是单方面、无条件的,所以,忠和孝是君主和家长喜爱的伦理守则。

梁山做大以后,宋江为了团队稳定和权力集中,自然要推行忠的观念。梁山修改伦理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在晁盖死后,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表面的解释,是好汉们虽然被逼上梁山,但心里是忠于皇帝的,由于此时小官吏、地主出身的头领越来越多,这种说法很有市场;但是,真正的意思是:从此以后,山上的弟兄们都要尽忠于宋大哥了。

宋江修改梁山伦理,还有一个细节。按照义的标准,梁山好汉们既然以兄弟相称,就应该不问出身贵贱。但实际上,梁山上是要讲门第的。梁山好汉里,要论马上本领和军事才能,首推是林冲,而且林冲在晁盖死后,还有率先推举宋江的政治功劳。但是,在山寨的排位里,没什么突出之处的大刀关胜,地位却要在林冲之上,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肯定也知道,不就是因为关胜姓关,是关羽的嫡系子孙,长得又很像关羽吗。在中国文化里,关云长是义气的象征,不仅历朝历代的皇帝会给他赠送称号,江湖好汉也最崇拜他。萨孟武的这本书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里,他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值得引用一下,原话是:“革命的团体须有革命的手段,任用革命的人物,不但不宜讲门第观念,而且也不宜讲资格、讲经验。”

最后,再来说一个梁山伦理中的小细节,就算是彩蛋吧。你可能发现了,梁山好汉们虽然阳刚,但除了小霸王周通和矮脚虎王英,好像都不好色。按照梁山上的伦理,王英和周通好色是弱点,而其他英雄禁欲才是值得尊敬的。

不只是在梁山,在整个古代底层社会,都有这个伦理特点。我们前面说过,古代农村的劳动力长期过剩。在社会底层,过多的子女被视为累赘,女孩因为被蔑称为“赔钱货”,很可能一出生就被家里溺死,长大成人的概率比男孩小。男多女少的性别比例是中国历史的常态。在民间,结婚是“人生大事”,并不是指伟大,而是指要花大钱办事。女人本来就少,又要花一大笔彩礼,相当一部分平民是讨不起老婆的,流氓无产者们就更不用说了。正是由于许多下层民众无法正常地解决性欲,所以才把禁欲当成美德来安慰自己。简单地说,就是越缺什么,就越说不需要什么。梁山好汉们本来就把兄弟义气看得比妻子重,他们自居替天行道,当然不能去强抢民女,所以就被写成了一群好像没有生理本能的人。而上层阶级就不会这么难为自己,在地主阶层和文人士大夫的伦理中,禁欲并不是道德守则,纳妾或出入风月场所,只是风流韵事而已。

在古典文学里,《西游记》是个特殊的存在。它既是最有名的文学经典,又是那种我们喜欢在坐火车或上厕所时阅读的可爱读物。它的想象天马行空,充满传统文化里最稀缺的童真乐趣,但在有意无意间,又对现实进行了含而不露、深刻老辣的戏仿和批判。越是熟悉中国文化的读者,越能感受到它的魅力。这种虚虚实实的魅力,让《西游记》的读者群跨越了各个年龄和知识层次,他们对《西游记》保持着很高的忠诚度。比如,钱钟书从小就对《西游记》倒背如流,在做学问时,也特别爱引用小说里的情节典故。到了晚年,钱钟书看86版电视剧《西游记》,仍然全情投入、手舞足蹈,还模仿儿童的笔体写剧评,向报纸匿名投稿。

几百年来,出于各自的理解和感慨,对《西游记》的评点本、续写本,一直层出不穷。特别是现代,研究和改编《西游记》,始终是热门选题。不过,本期音频说的这本《〈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和常见的《西游记》读物还不大一样。

首先,作者就有点特别。本书的作者萨孟武,既不搞文学历史研究,也不是文献学、民俗学家,而是中国近现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法学家。他是中国古典政治学研究的开创者,编写过很多中国政治学经典著作,他的学术特点是运用西方学术架构来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在专业研究之余,萨孟武也经常用大众熟悉的古代小说为例,写政治学的普及文章,绕过那些专业艰深的理论,直接分析政治运行中的细节和原理。

另外,这本书的写法也和其他解读《西游记》的读物不同。《〈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最早是1957年出版的,比近年来的“戏说”“水煮”古典名著热要早很多。萨孟武的兴趣也并不在分析《西游记》文本上,在他看来,小说是社会意识的表现,携带着当时的政治文化基因,他只是借用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做事例,揭示古代政治中的道理。

本书一共收录了18篇文章,每篇的话题都取材自《西游记》的一个情节,像孙行者的紧箍儿、乌鸡国国王为什么不敢控告全真怪等等。但找到这个发力点之后,萨孟武就不再讲故事了,而是集中精力分析历史材料,为读者解读这类政治现象背后的逻辑和原理。他所关注的,是古代君权与相权、政治和司法体制等核心政治问题。所以,与其说这本书是解读《西游记》,不如说是借题发挥,专讲古代政治的。

萨孟武的这一系列作品,一共有三本,另外两本是《〈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水浒传〉与古代社会》。这三本书,系统分析了古代的政治、社会和家庭,是一个很受欢迎的系列。这套书从问世起,一直很受文化界和读者们的好评。萨孟武的眼光很独到,凭借着政治学的功底,他对著作的解读,实现了从历史知识到智慧和洞察的过渡,能帮我们看清古代政治社会运行的隐秘轨迹。许多我们没有留意的细节,经他一揭示,才知道背后还有另一层深意。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里的18篇文章,既前后呼应,又彼此独立。本期音频就把这些话题归纳成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说。但是,在开始之前,我们要先要用一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古代政治运行的动力是什么?

萨孟武认为,所谓政治,实际表现为命令和服从的强制关系。要强制别人服从,必然要有权力。所以,政治是以权力为基础的。中国的二十四史,就是一部争夺政权的历史。而决定政治更替的,并不是古人所说的天命或民心,而是政治力量的大小。政治力量,就是对行政体系、经济和军事以及各个利益集团的控制力。本书的视角,就是围绕对政治力量的观察,将《西游记》的情节,同现实政治现象进行类比。从政治力量这个出发点,就引出了本期音频要说到的三个话题了:第一个是古代政治里的焦点问题,皇帝们是怎样维持权力的;第二个,我们来分析古代皇帝与大臣的真实关系是什么样的;第三个,再来说一下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一部分

下面,就开始第一个话题:皇帝为了维系权威地位,会运用什么样的手段?

帝王是古代政治的中心人物,我们先来分析这个角色。《西游记》里的神仙魔怪,几乎都有现实对应,那么,谁是最合适的帝王样本呢?当然是玉皇大帝了。我们就来看看玉皇大帝运用了什么手段来维持权力。

第一,要使用政治力量,而不是依赖恩情。玉皇大帝在这方面犯过大错误。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皇大帝没有果断使用政治力量,而是选择了姑息政策。我们刚说了,政治运行的动力是政治力量。对皇帝来说,最首要的,是掌控和巩固政治力量,相比之下,实行什么法令、用什么人、做一个明君还是一个暴君,都是次要的。按照这个准则,孙悟空闹龙宫抢走定海神针、闹冥府注销了死籍,都是破坏法纪的行为,已经触犯了玉帝的底线和权威,玉帝就该毫不妥协、不计代价地派兵讨伐,以显示调动各路神仙和天兵天将的政治力量,而他却听信了太白金星的招安建议。太白金星的招安,只是一时苟且的姑息政策,必定会招来更大麻烦。

现代人读历史,有时分不清在古代政治中,什么是宽大,什么又是姑息,这个区别取决于问题是否涉及到了政治力量。比如,如果大臣向皇帝进谏,话说得很难听,但并没有威胁到皇帝的政治力量,那么,只要皇帝头脑清醒,就可以忍耐或从轻处罚,这属于宽大。但如果分歧来自于政敌,无论自己是对是错,为了维系权威,皇帝都会压制,否则就是姑息了。所以,很多时候,一个问题的是非,要看是谁提出来的、站在哪个立场上。

在历史上,唐代晚期的割据局面,就是由姑息政策引起的。唐太宗把天下划分成了十个监察区,叫做方镇,中央向每个方镇派驻监察官。到唐中期,这些原本负责监察的节度使,逐渐掌控了地方上的财政、军事等综合权力,甚至一个人统辖两三个方镇,也就是说,节度使拥有了威胁皇权的强大政治力量。而历代唐朝皇帝却回避冲突,选择用恩情来笼络方镇,希望用感情打动这些诸侯,但在方镇看来,这是朝廷在暴露软弱无力,反而越来越跋扈。同时,在方镇内部,也存在类似政治力量旁落的现象。最初,节度使们为了扩大军事实力收买士卒、放纵将校,后来,军队里的实权人物干脆就在旧统帅死后,自己选择傀儡立为新统帅。这种从中央到地方的姑息迁就,直接形成了唐代的割据乱世。所以,学会维护和使用政治力量,是皇帝的基本功课。

维系权威的另一个秘诀,就是保持自己的神秘感。在人的心理上,神秘感和仪式感最有利于形成崇拜。在古代政治中,时常出现“宦官当道”的局面。为什么皇帝让百官畏惧却不能震慑没有知识的太监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臣们见到的皇帝,是那个身穿龙袍、威风凛凛坐在宝座上的形象,是精心构筑的权力化身。如果你去过故宫,我们经过一道道对称的巨大城门、穿过通道,站在宫殿前的巨大广场里,还是能感受到这种建筑布局的威严和压力。越往前走,自己也好像越走越渺小,在明代、清代,大臣们进宫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就能大致感受到了。而这个皇宫是太监们的主场,在他们眼里,皇帝只是一个在后宫玩耍的普通人,在他们终日的观察下,皇帝的智力和性格缺陷都暴露无疑,完全可以愚弄操纵。

《西游记》里有一个细节,我们可能没留意过,就是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帝身为群仙之首,只知道问计和求援,自己却没有显露过法力,甚至没有出过什么主意。这好像是有点怪,其实玉帝倒是做对了,他就成功地保持了神秘感。《荀子》讲过“人主不必自为之”,就是说,君主要把具体的事交给别人去做。他的学生韩非子又发展了这个主张,说君主要保持神秘和安静,不能主持具体事务,不能亲自出谋划策,不要让人摸清自己的喜怒,这样才能使人感到高深莫测。有了功劳,是皇上贤明,出了问题,是大臣办事不利。我们设想一下,假如玉帝亲自出马却打不过孙悟空,让神仙们发现了他的真实本领不过如此,这个后果,可比大闹天宫还严重。

除了制造神秘的手段,皇帝们还要善于运用臣民的恐惧。皇帝将自己掌控的政治力量,通过神秘和威严的形象放大,转化成一种精神权威。然而,这种权威遇到军事或政治失败时,会受到臣子的怀疑,使皇帝的地位变得不稳固。比如,孙悟空打败了天兵天将,看透了天宫的虚实,就敢说“玉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最后,玉帝不得不借如来佛的法力制服孙悟空,这也是很丢面子的。不难想象,此时他的权威已经受到了动摇。那么,玉帝该怎么做呢?他的选择是推行恐怖政策。

沙僧被罚下界,正好说明了这一点。沙僧当过天上的卷帘大将,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被玉帝打了八百下,又贬下界来,还每隔七日用飞剑穿他的胸肋几百下。沙僧只不过是不小心打碎了东西,就受到这样的惩罚,此时的玉帝,显得又残暴又疯狂。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大闹天宫以后,玉帝的权威受到破坏,只有采用这样激进的惩罚和恐怖策略,才能让神仙们继续服从他。这好像是开玩笑,但在君主政治里,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做法。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说过,人民对君主的服从,不是出于爱戴,而是由于恐惧。

刚才,咱们说了古代皇帝的几条守则:第一是要依靠政治力量而不能靠恩情;第二是要善于保持神秘的权威形象,刻意显示聪明才智就等于暴露弱点;第三是会使用恐怖手段。这么看来,好像当个皇帝还挺简单的。

其实,不是这么容易,刚才说的只是外在现象,皇权的运行方式是非常复杂的。比如,使用恐怖手段并不是任意疯狂的,而是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行。按照法家的理论,真正高效而可控的恐怖高压,是建立一套严厉苛刻的法律制度。压迫和恐怖一旦形成机制,人们就会逐渐习惯并且自觉遵守,还会主动参与维持秩序。当整个社会都按照严刑峻法运转起来以后,皇帝就可以保持神秘感、不问具体事务了。

另外,做皇帝也有一整套职业技术,这门技术就是所谓帝王术。法家思想的代表作,像《商君书》和《韩非子》,就是帝王术的专门教材。在古代,帝王术是绝对保密、严禁公开讨论的。西方也有一本出名的帝王术教材,就是在文艺复兴晚期,佛罗伦萨的政治家马基雅维利写的《君主论》,这本书正好是跟《西游记》在同一个时期写成的。马基雅维利公开宣扬,君主就应该不顾及道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因此,他一直被称作阴谋家。其实,他的本意是希望通过强有力的君主政治,结束当时意大利的分裂局面,建立统一国家。

第二部分

皇帝是古代政治的一极,皇权的大小,政治力量的集中程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一直变化的。诸侯、外戚、士族和藩镇,都曾经是制衡的另一极,但君主和大臣始终是统治阶层的基本结构。下面,我们来说说第二个话题,中国古代政治中,君主与大臣的关系。

重要的事,还是得强调一遍:古代政治的运行,取决于政治力量,这仍然是讨论的前提。《西游记》里的神仙社会,也以力作为基础,力量的力。神仙的力分两种:一种存在于自身,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这称为法身;一种是器物,像金箍棒,这叫做法宝。法身和法宝,合称为法力。神仙的地位高低,乃至生命长短,都由法力的大小来决定。法力高的成仙成佛,享受荣华富贵,还能独占仙桃、人参果这类增进法力的道具。法力小的,只能化身妖魔,住进山洞里辛苦修炼。一些低级神仙,之所以要组队下界当妖怪,就是因为在天上吃不到仙丹,只好去吃唐僧肉。

所以说,唐僧要经历八十一难,就是这种利益格局造成的。这个格局所暗示的,也是现实的古代利益格局:皇帝享用全天下租税,公卿百官因为辅助皇帝,分享一部分利益,这是他们关系的基础。至于分不到或不甘心自己地位的人,就会选择铤而走险,选择揭竿而起或者谋反,结果,当然也就是成王败寇,就像孙悟空因为反抗而成佛,而沿路的妖精本来和他是同类,却被他打死了。

下面,就来说说皇帝和臣子间这种复杂微妙的关系。

早期的儒家思想,对君臣关系有很多理想主义的设想。孟子认为,君主如果有大错,就要听取大臣的劝谏,如果不听,可以放逐他,换一个新君主。荀子也说,天下人要遵从的,是道义而不是君主。百姓不是为侍奉君主而存在的,而王位则是为保障百姓而设置的。这种观念,虽然没有真正实行过,但起码到汉代时,大臣们还敢公然说出来。西汉时的鲍宣就上书说:官爵不是陛下的,而是属于全天下。也就是说,皇帝无权根据私人好恶去任命官员,大臣得到官爵,应该履行对天下人的义务,用不着对皇帝感恩戴德,像奴才一样进行私人效忠。这种理念不仅有道德力量,在现实中也有优点。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在出现混乱时,如果基层失去和权力中枢的联系,就会整个陷入瘫痪。假如地方官员不是盲目服从上级指令,而是奉行一套完整的政治观念,那体制基础就会稳固多了。

然而,皇帝们可从来不这么想。汉高祖刘邦称帝以后,在一次宴会上,很开心地对他父亲说:你当初总嫌弃我不务正业,不像我的兄弟会置产业,现在你再看看,我的产业有多么大?

刘邦就说了句大实话。在皇帝眼里,天下就是他的私人产业,只是后世皇帝很少再像刘邦这样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了。所以,在这样的权力系统里,臣子首先要彻底忠于皇帝。后来的儒家思想,按照这个标准不断修订,才获得了皇权的认可。

这种君臣关系,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的一类怪现象。你一定记得,唐僧师徒四人在车迟国斗法的故事。在比赛求雨时,龙王和风神雷神,只要见到咒语法术,就会刮风、打雷、下雨,根本不管这些符咒是出自玉帝、孙行者还是妖怪。另外,许多有法力的妖怪,都可以奴役山神土地。这些似乎不合理的现象,其实都是这种权力结构下的必然结果。

我们站在龙王的位置想一下。《西游记》开篇时,有一个泾河龙王,因为行雨搞错了时辰而被玉帝判了死刑。有这样的事例在先,龙王们当然是见到命令就无条件执行,根本不敢、也不想去审查这个命令是谁下达的,合不合理。当银角大王用咒语命令搬三座大山压在孙悟空背上时,山神们也一样照办。连孙悟空都觉得不服气,他说:俺老孙号称齐天大圣,五百年前也没使唤过山神土地,今天的妖怪怎么敢把山神当奴仆呢?皇帝本来想训练的,是只对自己的服从,但下级“无条件服从”惯了以后,只想着保存自己,对任何掌握力量的人,都是一样的听从命令。在君主政治里,经常发展出这样的荒唐局面。

不过,古代现实政治,也有一点是比神仙社会高明的,就是建立了科举制度,实现了皇权与士人阶层的合作。《西游记》里虽然没有涉及用人制度,但有许多选人用人的案例。在天兵天将中,孙悟空只佩服显圣真君,也就是二郎神。因为二郎神是凭借实力打败的他。孙悟空管神仙们叫“老弟”“老儿”,遇到二郎神,则恭恭敬敬地叫大哥。然而,对这样连孙悟空都敬畏的能人,玉帝却始终压制不任用。

在第五回,孙悟空大败天兵天将,观音建议玉帝启用二郎神,玉帝向二郎神许诺,成功以后让他升官发财。但是,当活捉了孙悟空以后,玉帝只给他一些珠宝、仙酒,就把二郎神打发回灌州了,没有给予任何提拔。这后面有一个原因: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在现实政治中,这种关系叫外戚。在历史上,外戚一旦做大,就会威胁和控制皇帝,甚至篡夺王位。一个孙悟空都不好对付,更何况神通更大、拥有外戚身份的二郎神呢?玉帝当然不敢把他留在身边,而且,也不能再给他提高政治影响力的机会。所以,在四十九天之后,孙悟空踢倒炼丹炉逃跑时,按正常逻辑,应该是再让二郎神出马。但这次,玉帝宁可大费周折地求如来佛,也不愿意再用二郎神,就是害怕他功高震主,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皇帝既然是这样的“心计”,那大臣们该怎么自保呢?我们先来讲历史上的实例,秦始皇派大将王翦远征,临行前,王翦一再要求赐予他田地豪宅,说是为儿孙积累产业。秦始皇都大笑着答应了。有人劝王翦说,将军你这么干,是不是有点儿不体面?王翦回答说,秦王这个人向来爱猜忌,让我带六十万大军出征,能不怀疑我谋反么?我多要些田产,只是为打消他的顾虑。这种君臣间互相藏心眼的事例,在正史野史里比比皆是,是一种特别发达的中国政治谋略。确实,皇帝最担心的,并不是大臣腐败,因为腐败的风险还在他的掌控之下。皇帝最害怕的,是那种有深厚政治资源同时又追求名誉的对手,这种人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才是他最担心的。

在历史中,有一个现象,是政局越乱、皇帝越喜欢任用贪婪或名声不好的大臣,这并不都是因为愚蠢,而是由于这个更深刻的考虑。在《西游记》里,也有类似例子:唐僧到了西天,却被佛祖身边的尊者们勒索,要他支付贿赂才给真经,这还罢了,就连佛祖听说了也不主持公道,还暗示说这是佛门惯例。初看,好像是作者的黑色幽默。然而,这在古代社会现实中,确实是正常状态。

第三部分

刚才,我们说的是古代政治中的人物关系,下面,再来说说本期的第三个话题: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特点。

这种特点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统治权来自神授的神权思想,所以,执政者对权力范围外的不可控力也要负责;另一个,是皇权逐渐取缔了制衡力量,变得既强大又不可控。

我们先来说说,统治权来自神授的神权思想。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有一套自己的神权理论。从周代开始,中国就形成了一套政治语言,也就是君主由上天所选择,王权由上天所赐予。比如所有的皇帝,无论是继承皇位还是自己造反,从出生开始,就有一堆特殊神迹,证明他就是天命的帝王。比较特别的一点是,这种神权思想也体现在地方事务里。

《西游记》的第八十七回,凤仙郡的郡侯和妻子吵架,一怒之下推翻了祭祀玉帝的供桌,玉帝就罚当地三年不下雨,弄得百姓要活不下去了。当然了,玉帝本来就爱滥用刑罚,但他为什么不直接降罪给郡侯,而是要让全郡人遭殃呢?这就是神权思想在古代社会意识中的体现。中国政治的神权思想有一个惯性,天子是上天指定的,具有神权,地方长官是天子指定的,也代表着地方的神权。那么,天下大旱,意味着天子不仁,是道德上出了问题;一个地方大旱,也就是由于长官的不仁。萨孟武生在清朝光绪年间,还见过大旱时县长跪在烈日下求雨的情景。他说,这虽然出于神权思想,但也不能简单理解成是迷信,县长亲自跪着求雨,代表着与民同甘共苦的意思,百姓见到县长态度诚恳,会出于感动而打消闹事的念头。

再来说另一个特点,皇权逐渐失去制衡,越来越强大。君权虽然是神授,但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也曾经有过制衡皇权的政治思想和实际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相权,相权是丞相所拥有的权力。在汉代,尤其是汉武帝之前,位列三公的重臣,从身份上是皇帝的老师和朋友,而不是臣下。皇帝对待三公的礼仪也非常恭敬。汉初的丞相拥有制衡皇权的政治力量,那他具体管些什么呢?和皇帝一样,丞相也不管小事的,他的工作是“调和阴阳”。这个阴阳不是玄学迷信,而是事关天下的重大政策。

汉宣帝的丞相丙吉,出游时遇到城里的伤亡事件不闻不问,见到牛喘气吐舌头,连忙停车询问天气。这在后世看来是一个笑话,但丙吉有自己的理由:治安问题有专门官员负责,不需要丞相过问,而牛吐舌头是因为天热,这预示着干旱,身为丞相,必须及时调整水利和经济政策,这才是他的职责所在。然而,到了明代,皇帝不仅取消了丞相,而且开始当众用板子打大臣的屁股,在太监的诱导下,甚至直接将大臣打死。此时,官员们不仅没有制衡皇权的能力,连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都没有保障。皇权不受监督制衡,是中国政治思想的一大漏洞。

在《西游记》里,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就能说明这种漏洞的危害。唐僧有紧箍咒这个控制孙悟空的秘诀,但没有明确的使用规则,什么时候念,全看他的认知和心情。一路上,唐僧因为念错了紧箍咒,几次逼得孙悟空离开取经队伍,也让他自己陷入险境,要不是神佛暗中护持,早被妖怪吃掉许多次了。毫无制衡的皇权,就像念紧箍咒的唐僧,使用起来虽然很爽,但往往要酿成灾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