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我的咨询手记 之 认识心理咨询
认识心理咨询: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大胆说NO!
我接触心理咨询已经很多年了。
从很久以前就感到需要一个专业导师的介入,我做咨询一直是基于对自己人生的要求和责任。因为人生这个课题太大了,而自我更是一个扑朔迷离的东西。我一直认为认识自己是一门学问,而作为一个人,最先认识的也应该是自己。
作为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一个心理健康却有时不时会有困惑的老师家长都看好的好学生,一个独立的并且有自己思想的人,我时常觉得,我需要一个具有专业知识的人生导师。可以说,我咨询的终极目标一直在于:挖掘自我。G.K. 切斯特顿说过:“One may know the cosmos,but never the ego , the self is more distant than any star.”
So,我的意思是,对待心理咨询,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你什么时候需要心理咨询呢?在你感到孤独,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你,有心事想要找人说说的时候;你逐渐感到了生活的无趣,幸福感骤降,被工作被人际压得感到无力的时候;你遇到了挫折或者困惑,生活因此而受到影响的时候;或严重一些,你被一些神经症的症状困扰,比如恐惧、焦虑、强迫;再或者,你想让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想要更加了解自己的时候。这些情况下,都是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的帮助的。总之,当你感到自己的小心灵“不太好”的时候,咨询室的门随时为你敞开,一定要及时哦!
咨询,其实就是“照看心灵”。
在美国,心理咨询是一个“自信”和“富有”的象征,很多高层人士都会有专门的咨询师,而在普通阶层,咨询也像吃饭一样平常,内心有一些困惑或者感到压力太大时,人们都会寻求咨询师的帮助。
所以,做心理咨询的一定是“问题孩子”吗?NO!或者更甚,是“精神病”或“变态”吗?NO!让这些该死的理论见鬼去吧!
但其实我的咨询之路并不顺利,与每个咨询师大概都以他们的不理解收尾,然后不了了之。有的咨询师,形象和态度太糟糕,时常把话说得太直白太难听,不懂得语言的艺术。从他的咨询室里走出来,我的感觉反而更糟糕。我感觉在他那里,我像是一个被看不起甚至被嫌弃的“病人”,而不是来访者,我身上有很多他很讨厌的毛病,我们在一起不是为了解决我的问题,而是为了相形见绌。我觉得对于一个优秀的咨询师来说,“会说话”是很重要的,语言从人类历史中发展出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是人类思想的结晶,而语言的艺术能给人难以想象的力量。
当时青春期的我被很多困扰缠身,包括认知上的错误。我那时候是一个极度需要理解的孩子。但刚开始尝试的三个咨询师,无一例外的问我:“你说这些到底是想干什么?”他们认为我在没事找事,甚至在找陪聊。而当时的我本身就自顾不暇,表达能力又不如现在这么好,总是被人一再误会。因为要面对高考,他们不让我分析自己的问题,也不让我找寻问题的根源,只让我好好学习。可是如果连根源都不去找,怎么解决呢?我带着挫败和失落回到了家。
后来才明白,咨询师不是万能的,人的脑回路千奇百怪,一人一个样,咨询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他只能做一面镜子,反射给你内心的需要,这个过程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探索。
我的咨询过程记录了我从一个懵懂依赖人的孩子,到变成一个有独立意识,能够担负得起自己,能够认识自己并拥抱自己的过程。我现在可以很自豪的说,我毫不排斥跟自己建立亲密关系,我愿意接纳全部的自己,并且认同自己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热爱自己的学业,事业,追求自己的理想。
但是不要以为咨询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并不是做了咨询你就一辈子没有烦恼,并不是接纳了全部的自己就不会再有负能量,不会再伤心脆弱。而是,你已经有了这样的勇气,去面对,去化解,在不断地接受过去无法接受的事中,在蜕变中成长成一个真正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