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作者是黑柳砌子,书中的故事情节源自于作者童年的上学经历。作者通过一个个真诚朴实的故事展现出巴学园的鲜明特点,文字间注入了憧憬与感动的因子。
文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上课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不符合学校规定的举动,最后淘气的小豆豆被学校退学,从此小豆豆踏上了巴学园之旅,并烙上了一生的印记,永不磨灭。
1、电车里的课堂
在课堂中,每个学生没有固定的座位。每天上午上课的时候,老师会把所有的课程写在黑板上,不设定每个课程的固定时间。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内容去自主的学习,遇到不懂的题目可以随时问老师,唯一的要求是学生必须在上午把所有的内容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所在。
巴学园专门有一个电车作为图书馆,老师会专门安排阅读的时间,或者由于下雨不能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学生们可以在图书馆学习。学生可以随意看图书,没有年级的限制。
2、快乐的午餐
巴学园的小林校长要求学生从家中带来的午餐必须包含两样: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海里的东西就是海鲜类,山里的东西就是陆地上的食物。每天午餐之前,校长会检查每位学生的饭盒,看看是不是缺这两样食物。如果缺少的话,校长会让食堂为学生补充,目的是午餐的营养搭配。
在午餐之前,校长会要求一位学生来讲故事。不论故事讲得好与不好,校长和学生都会鼓掌给予鼓励。校长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敢于说出内心想法的勇气。
3、巴学园的户外活动
老师带领着学生去野外进行户外活动,路上会遇到一些历史建筑和花草树木。老师给学生们讲花草树木的一些知识,还有关于历史方面的故事。在学生玩耍的同时,老师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在学生接近大自然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校长会带学生去农田,让种地的老伯伯给学生讲种植庄稼和除草的知识,和农田中的昆虫、鸟、蝴蝶和气候方面的知识。
野营:学生们带上自己的帐篷和毯子,校长在学校的礼堂教孩子们如何支帐篷。帐篷支起来之后,学生在帐篷之间互相玩耍。同时校长会给孩子们讲述自己在国外旅行的故事。
泡温泉:学生们带上自己的炊具,然后做轮船到海边去泡温泉。泡温泉之后,学生们轮流被派去买菜,然后去海边淘米,试着去做饭。
4、趣味运动会
巴学园的运动会与众不同,除了拔河等基础类的项目,还有很多项目是校长亲自设计的。其中有些项目是为了一位有生理缺陷的学生设计的,而这位学生在这些项目中拿了冠军。
后来小豆豆无意中听到校长和老师的谈话,知道了校长亲自设计这些项目为了让这位学生消除内心的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运动会结束之后,很多学生得到了奖品—蔬菜。有些学生感觉拿着蔬菜回家很丢人,而校长告诉学生说这些奖品是你们靠自己努力获取的,带上自己的奖品回家让妈妈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和妈妈讲讲运动会的故事。
5、音乐教学:旋律教育法
旋律教育法是由澳大利亚的音乐教育家发明。小林校长为了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在巴黎逗留了一年。学成之后,校长把这种教育方法带回了日本,带到了自己的小学教育中。小林校长通过旋律教育法来帮助学生在精神和肉体上的协调平衡,并且激发想象力和提高创造力。
巴学园的学生们创作了一首歌,歌词揭示了一个真理:判断一所学校好还是不好,不要只看它的校舍,更主要的是要看实质。
作为巴学园的创建者,小林校长对每一位孩子都给予关注。小林校长说:在大人们的心目中,大家能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来说明你不是好孩子,但你真正的品质并不坏,而且有好的一面,我作为校长兼老师是完全理解这一点。
保持一颗童心去阅读《窗边的小豆豆》,合上书本的那一刻,你心中的巴学园是什么样子呢?
现实中的学生,学校就意味着密密麻麻的课程表;
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去学校,就如同赶往坟场;
频繁的各种考试测验,考试成绩好了万事大吉,考不好了要面对老师和家长的双面夹击;
每天放学回家,等待自己的是泰山压顶的作业;
周末上各种补习班,就如同明星赶场一样,区别在于明星是挣钱,学生是花钱,而且花钱也未必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很年幼的学生正在被灌输非常复杂的智力问题;他们的学习正在变得越来越机械;他们接收到越来越多的抽象信息;各种形式的知识被强加到他们的头脑中,这些从童年开始就限制了他们。
教育是解放孩子的心灵,而不是束缚心灵,不是把孩子们驯化成僵化思维的高级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