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想做的事,永远也不晚
大三暑假,我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自己的简历投到了凤凰网江苏站,没想到的是,经过层层筛选,我竟然顺利地成为了凤凰江苏建站以来唯一一个理科出身的实习编辑。我们的总编也是南大出身,年龄与我父亲相当,他整体给人的感觉是:高,瘦,才华横溢,个性鲜明但是态度严谨,是一位学者,但更是一个性情中人。
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我坐在汽车后座,他劈头盖脸就来了这么一句话:如果你只是纯粹因为感兴趣,想进来玩一玩试一试,那我劝你不要浪费时间。
当时我不知道该如何接这句话,只能怂怂地笑了笑。
起早贪黑了三个多月,实习快要结束时,总编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想不想留下来。说实话我很惊讶,因为原本这个实习是不留人的。我犹豫了几分钟,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
总编叹了口气:好不容易来到树下,我正想带你上树,你却转身要走。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总感觉自己有点忘恩负义,毕竟三个月的实打实战让我受益匪浅。白天的时候,我是以想要读研的借口来拒绝的,晚上夜深人静,我质问内心,才发现,我拒绝的根本原因是,我没有下定决心要放弃我目前所学领域,我没有破釜沉舟想要投入这个行业的勇气,我没有喜欢这个行业喜欢的甚至用自己的一生去奋斗也在所不惜。
因此我没有办法承诺。
也许有人会说我太理想主义了,人生在世,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寥寥无几,更何况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已实属不易。
可是,正是因为遇见“喜欢”这么困难,我才想要穷其一生去追求。
虽然我一直以来都自我标榜,不想用目标限定死自己的人生,不想把自己的未来吊死在一棵树上,但其实我特别羡慕那些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人生规划和目标,并一心一意为之奋斗的人。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自己一生想做的事。大学四年,虽然我极力想要拨开云雾,想要认清自己的方向,但可惜的是,我到现在为止还是没能描绘出自己人生的蓝图。我依然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清晰的规划,就像一条随水漂流的小船,磕磕绊绊,走走停停。
我常想,若我生来就是一个离经叛道、聪明绝顶的人,那么就能够在波涛汹涌的大江里逆水行舟,不顾世俗的眼光,凭借自己的能力闯杀出一番天地;又或者,我干脆就是一个循规蹈矩、碌碌无能的人,这样一来,我也能够坦然顺地从听取长辈们的意见,安安稳稳地驶入一条虽然平凡普通,但却波澜不惊的河道溪流。
然时运不济,造物主偏偏让我成为了一个“不偏不倚”的人,既非天资聪颖,也非愚钝痴傻,没有“偏科”,但不出众。
这样的我们,虽然暂时没找到能够让自己奋斗一生的目标,但是仍旧不想随波逐流。我们总是努力地伸长手臂,试图在虚无的未来里抓住一根指引方向的稻草。
这样的我们,想要一下子就找到能够让自己奋斗一生的目标并不那么容易。但我始终相信,一个人在一生中所做的任何尝试都是有价值的,更不用说你还是一个20几岁的年轻人,身上蕴含着诸多可能性。我不觉得自己因为兴趣而进入凤凰网实习的三个月是在浪费时间,虽然每天披星戴月,实习工资入不敷出,但正是这三个月,反而让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另一种可能。
我父母有时候会担心,他们看到自己身边与我同龄的90后们一个个地踏上工作岗位,而我还在悠哉悠哉地这晃晃那转转,难免有些心急,甚至有段时间,我自己也陷入了焦虑中。但渐渐的,我发现,其实自己根本没必要着急,更没必要焦虑,因为世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我们是不同的个体,我们有不同的路要走。
没错,那些早早地就能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奋斗的人,的确让人称羡,但如果你恰好属于“不偏不倚”型人类,还在为找不到自己心中所爱而发愁,也请不要气馁。其实你只需要在自己的时间海绵中多挤出那么一点点时间,留给内心去探索,去发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是什么,然后勇敢去实践。说不定,在你不断找寻的过程中,你想做的事情自己就蹦了出来,站在桥头和你挥手。
摩西奶奶77岁时开始学习绘画,80岁时在纽约举办个人画展,从此风靡全球,要知道,76岁以前,她还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农村妇女。
她曾给一个处在职业迷茫期的日本年轻人回信,信中写到:
“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那个迷茫的年轻人就是当代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
你最喜欢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的天赋所在。
永远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因为,做想做的事,永远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