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地铁上看见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女儿,坐在我对面,孩子估计三、四岁的样子,站在座位上边吃着饼干边玩耍,饼干屑落了一地,母亲一手抓着孩子,一手拿着手机不停的翻阅。车厢里还有其他几个大人,都坐在我这边,不愿做到对面去,孩子不时吵闹,坐在我身边的女孩在看书,不时抬头看着孩子和那位母亲,流露出责备的眼神,显然这样的孩子不招人喜欢。
1. 你不管教,社会将替你管教
也许你会说,“我何必在乎别人是不是喜欢我的孩子?我喜欢就可以了。”那你是否也不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呢?如果你在乎,那凭什么觉得孩子不需要?如果你不在乎,我想你的社会关系大概率也是很糟糕的。反过来想,如果是别人的孩子在做类似的事情,你会喜欢这样的孩子吗?人是社会化动物,孩子终将长大,进入社会,尽早培养孩子的社会化意识,帮助孩子建立明确的规则,这样才能确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成年人最优的关注度,从而让他们当下和未来的发展都受益。你不想当坏人,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当然可以避免子女教育中的冲突,但这并不能让孩子免受可能的痛苦,因为社会的无情和冷漠只会给孩子施加更加严厉的惩罚,而后者的行为动机绝不是出于爱,想想老师对你孩子的忽视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
2. 管教会伤害孩子?
恰当的管教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因为认真关注孩子、判断对错及分析原因、树立公正而充满关怀的管教原则并让其他照顾孩子的人共同遵循,每一点都是很困难的。所以“管教会伤害孩子”是父母为自己的懒惰寻找的借口,甚至假装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毕竟放任孩子的行为是容易且花费精力最少的教育方式。孩子就像寻找墙面的盲人一样,需要不断地前进和尝试,才能发现边界在哪里,如果在你和孩子的互动中都没有明确规则,孩子是不会知道他的攻击性和控制欲在哪来应该收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进入社会后,会进入偏执分裂位,当他发现社会中的其他人不会像妈妈那样满足他时,要么攻击或毁灭他人,或者反过来攻击自己,让自己陷入抑郁和焦虑的负面状态。在管教的过程中,孩子会经常撕心裂肺的哭泣,父母有时会心软,害怕孩子真的受到了伤害,然而这并不是事实,一项研究对正在哭泣的儿童进行面部肌肉分析后发现,愤怒是哭泣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愤怒的哭泣和受伤或恐惧的哭泣看上去或听上去不一样,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而前者是一种支配行为,所以父母也应该以相对应的方式予以回应。
3. 管教孩子三原则
1) 明确遵守规则的社会化好处
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皆表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在意父母、老师及同龄人对他的评价,孩子和成年人一样更在乎自己在权威眼中的印象和在同龄人中的社会地位。所以我们在告诉孩子遵守规则的好处时,要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切入,你可以告诉孩子要学会分享,这样其他孩子才会喜欢和你玩耍;你可以要求孩子认真听大人的话,这样他们才不会讨厌你,才会乐于与你分享有用的信息;安静的睡觉,这样父母才可以有一些私人空间,才不会讨厌你的存在;以令人愉悦的方式为人处世,这样人们才愿意待在你身边。一些懂得这些规则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反过来会更激励孩子去遵守规则,从而获得更多的认可,孩子会在一个被社会认可的环境中成长,这无疑对他今后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
2) 引导孩子换位思考,体会别人的感受
也许你会说孩子那么小,他怎么懂得换位思考?相信我,孩子天生就有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他们对情绪的敏感度比你强多了。所以当孩子违反规则时,与其和孩子分辨是非对错,不如让孩子深刻感受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负面情绪。举个自己的例子,有一次我在书房写作,女儿跑进来和我互动,我告诉他,爸爸要工作半小时,之后再出去和她玩,她乖乖地出去了,但每隔几分钟就会跑进来和我说话,我根本没办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当她再闯进来的时候,我很严肃的告诉她,她打扰了我的工作,我感觉很不开心,我不想在工作时被打扰,如果她在看动画片的时候,我时不时挡在她和电视机之前,她会是什么感受?奇迹出现了,她再也没有闯进来打扰我,直到我做完事后出去找她,她非常开心地邀请我一起参与她的过家家游戏。
3) “体罚”有时是必要的
现在大多数家长都不舍得打孩子,认为打孩子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但如果“打孩子”能概括所有类型的体罚,那么雨滴和原子弹之间也就不会有什么差别了,体罚也要看强度和具体情况。每个孩子都知道无缘无故被狗咬和淘气地抢夺宠物狗的骨头时被咬之间的区别。如果你看见你的孩子拿着金属勺子接触电源插座、在停车场到处疯跑、故意推搡弟弟或妹妹时,在他屁股上敲一巴掌就显得很有必要,因为孩子无法理解这种行为潜在的巨大危险,但父母可以告诉他,如果他再继续这么做,就需要承担令他不适的后果,比如挨打。否则,一两句责备的话起不到任何作用,在孩子角度看来,做了这样的行为也没有付出多大代价,大人说的话也许就是废话,甚至会让孩子相信所有成年人都是软弱无能的。如果你实在舍不得动手,还有一种颇为有效的方法:隔离反省。让耍脾气的孩子单独待着,直到他恢复平静为止,然后再允许他回归至正常生活,这可以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一个专注、活泼、积极、幽默、礼貌、诚信的孩子,无论他走到哪儿,都不会缺朋友。而帮助孩子尽早建立社会化意识,明确规则并进行恰当的管教,正是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必要措施,能够最大化促进孩子心智成熟的进程。这是坚定而勇敢的父母可以为孩子做的最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情,其实你是在为孩子争取他人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