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恒久远,石墨不流传。这是为什么?石墨和钻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只是组成结构不一样,导致了两者的巨大差别。写文章与此有点类似。文章质量高与低,就如同钻石与石墨,皆是因为排列结构不同。
写作新手易犯的错误
很多写作新手写文章,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突然来了点灵感就开始写,开头写得也不错,最后跟预想的差距很大,或者跑题,或者变成了流水账、碎碎念,或者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是因为写作新手头脑里没有结构观,写作前没有搭建好文章的结构框架。结构框架没有建立,写起来就会觉得很吃力,这也是很多写作新手写不下去的重要原因。
上期我们的主题是“会写作先要会思考”。结构框架其实就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会思考才会搭结构框架,确定结构框架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心中有结构,笔下才有文章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骨架立得起来,文章才有形有象。一篇好的文章,结构必须清晰、合理、严谨。结构的好坏基本上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写文章首先要确定结构框架。
文章结构越清晰,读者越能够认同和理解。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作者与读者的理解更加难以同步,人类语言的沟通效果本来就是要打折扣的。一篇文章杂乱无序,读者读起来很吃力,自然没有阅读到底的兴趣,特别是在资讯十分发达的信息时代。框架结构搭建得越好,读者阅读越轻松,理解也更容易,认可度就更高。
直接下笔就能文思泉涌的写作者,不是文曲星下凡,就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写作高手。他们经验丰富,能够迅速地在心里谋划出一篇文章的结构。一般的初学者除非天资聪慧,不可能一下就达到这种境界。所以,每写一篇文章,都先要搭建起文章的框架结构,最好是写下来。
先学会套用常见的文章结构
文章的主题基本确定之后,就要搭建文章的框架结构。文章的结构有大结构和小结构之分。大结构就是文章的整体框架,小结构是指自然段内的结构。这里主要谈谈文章的整体结构,小结构以后再谈。
对于文章的框架结构,前人总结了很多模式。尽管看起来老套,但是,写作初学者还是可以套用的。只有能够熟练使用这些结构模式之后,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创新。如果你是个写作天才,那可以例外。
不同的文体,使用的文章结构模式不一样。这里主要以评论体或夹叙夹议的文章为例进行介绍,其他文体可以参考使用。
1、万用的总分总结构
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这也是一篇文章最基本最原始的结构,包含开头、中间和结尾。还有和这个类似的三步法结构,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绝大部分文章的结构都是在这个基础结构之上,再混合使用其他结构。
开头部分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可以采用引言、问题、案例等方式来引入话题。正文部分要详细阐述,能够充分展示作者的观点和论据。结尾部分应该简洁有力,能够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升华。可以采用总结、展望、呼吁等方式来结束文章。
2、常用的并列式结构
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将事件、事物或论题分成几个方面来叙写、说明和议论,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这种结构又常常用于总分总结构的分说部分,或者用在文章的中间部分。使用这种结构需要作者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3、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可以分为时间上的递进、空间上的递进、逻辑上的递进等不同的种类。
在评论体文章中采用递进式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浅入深逐步深化,或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不能随意改动。
还有一种用得比较多的结构:对比结构。这种结构通常不单独使用,常常在文章的某部分中使用,或者与并列式结构混合使用。
掌握结构的本质,化明结构为暗结构
结构的本质是联系,是关系。不同的人事物、不同的内容根据需要,按照不同的关系排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结构。某些排列组合模式,被经常使用,就演变成固定结构或套路。
结构一旦变成套路,就没有新鲜感。初学者可以直接使用这些结构,待熟练掌握后,再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境,混合使用这些固定的结构套路。学会运用明结构后,再创造性运用,慢慢消除痕迹。
抓住结构的本质,才能创新创造。文章就是靠联系把不同的内容关联组合在一起。在所有文体中,都有结构在内,有的是非常明显的明结构,有的是不留痕迹的暗结构。初学者运用结构套路熟练于心,对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后,方能达到无招胜有招、无结构胜有结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