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封来自二十年未曾蒙面的好友(奎尼•轩尼斯)——罹患癌症的信笺出现在哈罗德•弗莱阴郁而空泛的生活中,面对因儿子的离世而无法原谅自己的妻子,将所有过错归咎于他,这眼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已在他们之间产生一条鸿沟。同一屋檐下的每次碰面,对于他们彼此都无异于内心深处的百般折磨;面对这个曾经代替他承担过错而丢掉工作的好友临终前的牵挂与怀念,此刻,哈罗德再也压抑不住那由于原生家庭给他造成的性格缺陷——原生态的懦弱,这种懦弱影响着他的家庭,孩子以及工作,以至于孩子因抑郁而自缢,妻子因而疏离,好友因其而离开。这便是他凄凉晚年生活的来源。
在这风烛残年的时光里,审视眼前的峥嵘岁月,一个内心孤独凄冷的老人,一个平凡的老人,一个从来没因惊人举动引起周围注意的老人,终于做了一个连自己都不知是否能完成的决定,没有计划,没有准备,任性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朝圣。他不是虔诚的教徒,也没什么坚定的信仰。仅靠来自素昧平生的路人或是冷战中却爱着他的妻子莫琳的鼓励,坚持着向前方向。高龄,是这次朝圣的最大挑战,他不知道明天对于他来说,究竟意味着死亡还是希望。
一路走来,或许是朝圣这种最为原始,却也是最为虔诚的方式能挽救好友于死神手中,我想除此信念外,其实这个决定作出时,哈罗德内心是及其复杂的,有摆脱过往种种不堪的逃离,也有在未知中对生命的探索和反思,途中他动摇过,可他这一举动,在常人眼里,已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高大形象,所以经常被陌生人点赞和鼓励亦不失为一种常态。一个人,87天,627英里路程,哪有那么容易,其中的辛酸与苦闷,我想,不亲身体验一次,很难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但我想,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会依然选择走这一遭,绝不退缩,这一路,他接触好多陌生人,好多新鲜事物,回忆过去种种或是美好或是悲情的事情,他在反思,反省,甚至竭尽全力救赎那个在常人眼中碌碌无为的自己。
黎明前的黑暗是最为难熬的,就在他距离贝里克16英里的伍勒土地上一刻,他已然是心力憔悴,长时间的睡眠不足,让他思维意识变得模糊,好几次走错了方向,而不得不回头继续这段身体与灵魂的双重修行。有时候,生活的苦难远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当生命的苦难攫取我们体内潜在能量,让我们在生理上濒临死亡的时候,多数人会悲摧垮,何况是哈罗德,何况是一个步履蹒跚的65岁老人。
终于他还是崩溃了,之于心理,之于身体,当他拨通妻子莫琳电话说自己坚持不下去要放弃的那一刻,我在潜意识认为这只是段苦旅的调侃,他会坚持下去的。无论以前哈罗德在人们印象中是什么样的,这一刻,英雄,他配得上这个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获得的称号。这一生受尽苦难的不满与愤恨折磨着他,也激励着他。我想,这一刻,放弃也许是在生理极限时分,一种基于人体保护的潜在模式的激发,才是他产生这个想法,否则,凭借妻子莫琳短短几句话的鼓励,他怎么会再次打消这个念头,重重新上路。
一路磨难,终于见到年久失联的好友,她病情已经不容许他们言语上的交流,但是,此时足矣,他做到了,她也看到了,他完成了这次朝圣,她也实现了生前最后愿望,当哈罗德和妻子莫琳最后挽手走在夕阳西下的海岸边时,无疑给读者一种精神慰藉,他经历的苦难太多了,这无疑这是一个好的结局,至于这个美好的画面能持续多久,我无从知道……
PS:1、内心的懦弱不是我们选择了向生活妥协,而是未能遵从内心的声音去生活。2、对于一项伟大的使命,我们只要迈出第一步,就有可能走完最后一步。3、谎言不都是不可饶恕的,这个世界有时候,往往会因为那么一两个谎言,改变了有的人的生活状态以及潜在认知,消除坚冰,回归美好。4、生命中没有什么值不值得,有可能在他人眼中,一件毫无意义可言的事情,对于有的人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对于其自身乃至以后的人生都是意义非凡的。201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