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
今湖北襄阳。东汉末年这里曾发生过一次战役:樊城之围。指的是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前将军关羽北进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的作战。
沛郡
中国古代西汉开始有的郡名,设立于西汉景帝三年七国之乱后(公元前154)年,析置楚国南部为沛郡。辖县37个,40余万户、200余万人,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淮北市相山区)。王莽改为吾符郡,属豫州。东汉建武二十年(44)六月,汉光武帝刘秀改封其子刘辅为沛王,郡改为沛国,沛国仍都相(今安徽淮北市,相山区)。西南部地区被归入汝南郡。东汉时期沛国以及汝南郡,都属豫州刺史部管辖(今安徽亳州)。东汉末年曹操是沛国西部的谯县人氏,他将原沛国包括郡治相县在内的绝大部分划归新建的谯郡,沛国范围大大缩小,沛国治所也迁移到了北部的沛县(今江苏沛县)。
颍上
在三国演义里,徐庶假名单福自称是颍上人,在历史上徐庶为颍川郡长社县人。即今河南许昌长葛东。
隆中
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襄阳市,距襄阳城西约20里西山环拱之中(襄城区、南漳县、谷城县)三区县交界处隆中风景名胜区内。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诸葛亮和其叔父隐居之地。
卧龙冈
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4公里处,是卧龙诸葛亮躬耕10年的名胜古迹,也是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
琅琊阳都
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故址在今山东沂南县砖埠镇孙家黄疃、里宏、大小汪家庄一带。公元前221年,秦设立阳都县,东晋废。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置阳都县。阳都是我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一代贤相诸葛亮的出生地和少年成长地,也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
阴平郡
曹操改广汉属国为阴平郡,治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后被蜀汉占有,仍置阴平郡。邓艾灭蜀时经过的阴平道是指从今文县穿越岷山山脉,经过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武都郡
秦汉时开始设置,治在今成县以西。其时,郡治内多有氐族、羌族。王莽时改武都郡为乐平郡。东汉前期,罢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三道,郡治移至下辨县(县治在今甘肃省成县西北),改属凉州刺史部。安帝永初五年(111年),陇西郡羌道别属武都郡。汉末,曹操弃武都郡,迁其人口于右扶风小槐里。武都郡遂为蜀汉占据。
南安郡
辖今陇西,漳县,武山大部。治原道(今甘肃陇西县三台境内),三国白马将军庞德便是南安郡人。汉献帝建安中期(196—220),从汉阳郡析置南安郡。治豲道县(今陇西东南),领3县:豲道、新兴(今漳县、武山境内)、中陶(今陇西东南、漳县境内)。属凉州。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南安郡属秦州,仍治豲道县(今陇西东南)。
安定郡
古代区划名,辖今镇原、宁县、正宁等地。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析北地郡地置安定郡,共有12个下县。东汉安定郡属凉州,改治临泾县,领6县,原领临泾、彭阳、泾阳、祖厉、乌支(乌氏更名)4县,另置阴盘,朝那2县。东汉永初五年(公元111年)由于羌族攻入安定郡内,郡治徙美阳(今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三国魏安定郡属雍州,治临泾县(今镇原县南),领临泾、彭阳、泾阳、泾阴、阴密、乌支、朝那6县。
天水郡
古代行政区,即今甘肃省天水市所辖两区五县:秦州区(秦城区)、麦积区(北道区),秦安县、武山县、甘谷县、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秦州区和麦积区是其主要地区。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析陇西郡地置天水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领平襄、冀县(今甘谷县东)、成纪(今天水市秦安县)、獂道(今陇西县东南)、望垣(今天水市西)、罕开(今天水市北道区南)、绵诸(今清水县西南)、陇县(今张家川县)、街泉(今庄浪县东南)、戎邑道(今清水县北)、略阳道(今秦安县东北)、清水、阿阳(今静宁县西南)、勇士(今榆中县东北)、兰干(今陇西县东北)、奉捷16县。属凉州。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天水郡更名汉阳郡,改治冀县,领11县,原领冀县、干襄、成纪、望垣、陇县、略阳、阿阳、勇士8县,由陇西郡划入西县、上邽2县,新置显亲县(今秦安县西北)。三国魏复名天水郡,为秦州治。仍治冀县(今甘谷县东),领冀县、显新(显亲县更名)、成纪、西县、上邽、新阳(今天水市北道区西北)6县。
玄武池
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南。赤壁之战前,曹操占据中原,为向南扩展自己的势力,在邺城铜雀台南八公里处挖掘了一个人工湖泊,大练水兵,这个地方叫玄武池(也叫南校场)。
博陵
今河北省博野县。东汉桓帝延熹元年(公元158年)析中山郡置博陵郡,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徙赵王珪为博陵王,博陵郡为博陵国,治博陵县(今保定博野县)。曹魏时废博陵国为博陵郡。
汝阳
中国古地名,始于汉代。古代汝阳,以古汝水为名。与今洛阳市汝阳县所属地域不同。古汝阳今所属位置在河南省汝南县附近。西汉时,汝阳县属豫州汝南郡。
夏口
汉水入长江处,也称汉口、沔口、鲁口。即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后三国吴孙权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黄鹄山上筑城,因与夏口相对,亦名夏口。
丹阳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41年),更秦鄣郡为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此谓“汉郡”。领宛陵县(今安徽宣城)、秣陵县(今南京)、胡孰县(今南京)、江宁县(今南京)、江乘县(今南京市栖霞区一部分)、句容县(今江苏句容)、丹阳县(今安徽当涂)、溧阳县、於潜县(今属浙江)、春谷县(今安徽铜陵)、故鄣县(今浙江安吉)、泾县(今属安徽)、石城县(今属安徽)、陵阳县(今安徽青阳)、芜湖县、黝县(今安徽黟县)、宣城县(今属安徽)、歙县(今属安徽)等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初设刺史部十三州,丹阳郡属扬州。扬州治所在在秣陵城西西州桥与冶城之间。东汉因之。孙权弟孙翊在丹阳做过太守,被边洪刺杀。
巴郡临江
今重庆忠县。三国时期孙吴名将甘宁是巴郡临江人。
西川
《三国演义》中,“西川”一词大部分情况下指整个益州;有时则与“东川”对举,指益州西部地区。
鄂县
今鄂州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置鄂县,属南郡。汉代,鄂县属荆州江夏郡,郡的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三国分立时,孙权于魏黄初二年(221年)自公安迁都于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设武昌郡,为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