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在电视剧或身边听到这样的对话:
女:你不爱我
男:我怎么不爱你了?!我挣的钱都给你花了,还不爱你么
女:你就是不爱我,你天天都不陪我,整天就加班加班
男:我加班还不是为了多挣钱,让你买买买
。。。
这种对话加上合适的语调就是标准的争吵,而且这种争吵没有结尾没有输赢,会不定时再次爆发。
在量化研究方法里有一个知识点叫“概念的可操作化”。也就是说在做社会调查时要对一个既定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分解。比如说要调查一个单位的中层干部的“领导能力”,那首先要对什么是“领导能力”分解成“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使用干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服务能力、思想工作能力、写作能力”7个具体可量化的指标。再对每个指标进行考察,综合结果就能得出“领导能力”这个抽象概念的量化结果。
上面那种毫无意义的争吵其实就是双方对“爱”这个概念的不统一引发的。女方把“爱”这个抽象概念分解成多花时间陪她。男方把“爱”量化成挣的钱都给她。
01
我和老公也常常争吵。我们吵架的爆点在老公的“懒”。每次吵架都是我指责老公懒,而老公愤慨回应,数个回合下来真是耗费心神,毫无结果。我那个“让老公去干家务”吵架的初衷完全没有实现,而老公也觉得我“事儿太多”。后来,某次跟老公聊天中说道这个事情,在讨论、吐槽、外加插科打诨中我们逐渐明白了双方对“懒”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经过统一认识后,我们约定老公要干的家务包括扫地、拖地、洗碗、洗菜、炒菜、擦桌子、洗内衣、洗袜子、凉衣服、收衣服等。看,我们居然把家务分得这么细。对于懒男人,你跟他说去扫地,他就真的只扫地;你跟他说去拖地,他就真的只拖地,拖地之前绝不先扫一遍!所以,现在我都是跟老公说:去扫地、去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晾起来、去洗碗加洗锅。。。他也时常耍赖找借口不想干,但是再吵架我就是有理有据,老公也自知理亏,两个回合下来也就乖乖去干。
对于我家的懒男人,这样的指令一次只能下发一个,一天不能超过5个。
02
我最近很郁闷,因为婆媳问题。
我婆家在农村,经济条件有限。结婚时我对他们没有任何经济上的要求,房子和婚礼的钱都是我和老公自己出的,只希望他们将来帮我带孩子。但是直到孩子2岁上幼儿园,婆婆给我带孩子的时间都可以用天来计算。对此我很有意见,因此婆婆每次来我都不欢迎。老公终于看不下去了,对我说,他们没有义务帮我们带孩子,他们有自己的事情。
我当然也很认同这个现代家庭观,但这个观点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有一系列共生观点,包括:公婆没有义务帮我们带孩子、公婆也没有资格要求我每年春节都去他们家过年、我没有义务与公婆同住、我更没有义务亲自照顾生病的公婆,因为我也有很多重要事情。。。
老公赶紧说,不不不,他们有义务帮我们带孩子。我说那也可以啊,我也同意这个传统的家庭观点。他们没有能力在经济上资助我们就算了,他们有能力但并没有帮我们带孩子,我是不是有足够的理由生气,而我的生气目前也仅仅表现在没有对婆婆笑脸相迎,后续还会表现在不会再去他们家过年等等。
老公有点懵了。
我继续跟老公解释,就像你去找工作,高工资的工作必定会忙一些,想要清闲点的工资待遇肯定不好。你不能要求工作闲工资又高,没有老板会给你这种待遇。别扯那些特殊工作和特殊人群。所以你不能跟我说公婆没有义务帮我带孩子,然后还要求我按传统每年春节必须得去你家过年。
。。。老公无言以对。
03
学习了这个知识以后,真的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吵。大家对同一个概念有不同的认知,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把概念认知统一后,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对方接受,ok,结束战斗。对方不接受,也结束战斗,再说下去也是一样。尤其适合家庭成员之间,这种每天都要全方面无死角交流沟通的人群。反复就同一个问题争吵,真是太伤生活幸福感了。
当然,你也可以延展到工作中,如果你能很快、并正确地分析理解到同事或领导对某个概念的内在含义,那么先恭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