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去登紫金山,看到槐花的开放,忽然觉得2018年的春天已过去大半,心中不由涌起伤春之情,深呼吸槐花的香甜味,怔怔地立在那里……该怎么表达我对春天的恋恋不舍呢,还是借助古诗词吧!
此时的南京城梧桐树花絮漫天飞舞,我本来很不喜欢这些飞絮。韩愈的《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梧桐花也像杨花榆荚一样不能与桃花、杏花等争艳,但是它们知道春天将很快离去,也尽力开花来挽留春天,我因此也对梧桐那漫天飞舞的毛絮絮不再讨厌,觉得它们是一个个赖皮而热情的孩子,使劲地拖住春天,不让其离开。
宋代王令也在其诗《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杜鹃啼血般留住春天的情怀。
诗人白居易写了《伤春词》“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不知。”他因春天的逝去而伤心难过,一日他来到大林寺,突然看到大林寺桃花正在盛开,诗人白居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觉得春天还在,只不过不在眼前,春天和诗人捉迷藏,躲到大林寺这里来了,诗人像孩子一样“破涕为笑”了。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归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诗人问“春天去了哪里,春天到底去了哪里?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了哪里,一定要把春呼唤回来同住。”诗人象失去亲人似的在寻找春天,看到了黄鹂,心中又有一层希望,希望黄鹂能告诉他春天的去处,可是黄鹂飞过蔷薇,蔷薇花都已经开放,夏天来了,春天确实已经逝去,诗人因此而失魂落魄。
对春天的留恋不仅是我们人类,蝴蝶蜜蜂也因对春天的逝去而失落。诗人王驾的《雨晴》“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被苦雨久困的蜜蜂蝴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晴天,它们怀着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信心满满地认为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像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离开,纷纷飞过院墙,还以为春色在邻居家小院,估计到邻家小院仍然一样失落。
春天在哪里?我们在寻找,蜜蜂蝴蝶也在寻找,我们去哪寻找呢?当春色满园、姹紫嫣红的时候一定要出门享受大好春光,当春天脚步渐行渐远,我们也不至于太难过,因为没有虚度光阴。古人在面对春花凋谢,也有多种情绪。
有的诗人看到娇艳的花朵“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满目凄惨的景象,表达忧愤忧思或爱国情怀。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李商隐《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被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王安石《春夜》“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在翰林院值夜班时忧国忧民的情怀。
辛弃疾《摸鱼儿》上片“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面对南宋的政治形势,辛弃疾抒发了自己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慨,还有一种故国追思和亡国的无奈。
李后主的《虞美人》“春天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亡国情感常人不可能体会。
有的诗人借助春景抒发离愁相思之情。
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借用《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意境写尽了相思的无尽与永恒。
晏殊的儿子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在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双双的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明月犹在,“佳人”难寻,而诗人也只能苦苦思念。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梅花,柳枝,青草经常与离思相结合,“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句承接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意境,极为形象地写出离愁之缠绵无穷。他的另一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疯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地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就像词人那无尽的愁绪。
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风吹雨打,落红成阵,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如今“物是人非” 、“事事休”。
但对恋人思之切恋之深的当数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 暮春时节,百花残谢,诗人写尽对恋人的思恋,直到春蚕丝方尽,蜡炬泪始干。
还有古诗人伤春惜春是为了慨叹光阴、青春易逝,表达对美好事物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因春逝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而“无可奈何”,年年花相似,而人却不同,产生惋惜和惆怅之情。
晏几道《鹧鸪天》“……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写尽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之情。
王安石《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面对一地残红,黄莺也费尽口舌不停啼唱劝说春天不要归去,杨花漫天飞舞也在尽力挽留春天。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虽然花落无情,好景不长,然而春去有“归”,一部分归为尘土,一部分归为流水。即便有归,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柳絮不复存在,大好的春光也随着柳絮的消失一去不复返了。
在惜春伤春的诗词中最经典的当数曹雪芹的《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暗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落人亡两不知!”
曹雪芹在写黛玉葬花之前,写了林黛玉与贾宝玉怄气还未和好。贾宝玉就没去找林黛玉,便低头看花,看到许多凤仙花、石榴花等各色花,重重地落了一地,便把那些花用衣服兜了起来,准备送给林黛玉,爬过山丘、渡过溪流,向与林黛玉葬花的地方走去,此时听到了这首《葬花吟》,当听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时,肝肠寸断。想到身边的人,这里的园子,花草将来不知怎样?不觉在山坡上感怀呜咽起来,怀里兜的花也撒了一地,流入水中,“花落水流红”。这首《葬花吟》不知苦煞了多少人。但我并不认为是悲观,反而觉得是对生命的领悟,能看到生,也正面死亡,再读这首《葬花吟》,不再伤感,更多是领会领悟,生命中的美好东西要好好珍惜。
那天我重游乌龙潭公园,见到阔别近二十年的“林黛玉”和“贾宝玉”,慨叹青春易逝,不觉已步入中年,曾经的青春年少已经不复存在,真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流年岁月中,我们尽力让自己拥有青春的心情,对美好事物有一颗深爱之心,并把这种深爱扎根心中使其发芽,这样脸上才有和气、愉悦的表情,这幅婉容即是“春花”。
吾努力之,与君共勉之!
此篇写于2018年4月17日,大沛十周岁生日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