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H小姐相约一起逛街看电影,聊天中,我们同时说到了一个问题:买买买。
H小姐把自己的购买记录拿给我看,的确很多东西,然后说了一句:“买了这么多东西,可为什么还是觉得不开心呢?”
我连忙点头,因为近一段时间,我也陷入了这种状态。觉得什么都需要,什么都要买,几乎每天都在收快递。可是当拿到东西的那一刻,并没有想象中期待的惊喜,甚至觉得有一丝压力和负担,因为又要找一个适合角落来妥善安置这件物品。
因为对心理学的一些了解,我对H小姐说:“也许是我们内心的某些情感需要没有被满足,所以希望通过物质消费的刺激来满足。可似乎这个方法不怎么奏效。”
毕竟物质和体验中间,需要一份情谊来联结。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知名杂志女主编贾尼丝·卡普兰的《感恩日记》这本书里提到,行为经济学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曾指出:
“很难说什么东西能让我们快乐,因为我们需要取悦两个自我,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经验自我活在当下,接受着每天86400秒里发生的一切。记忆自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把我们的一小部分体验编织成记忆,而正是这些记忆定义了我们是谁。”
作者也通过分享自己与家人的徒步旅行体验,和与朋友散步时突然天降大雨的经历,得出一些体会:
“只有当‘东西’融入记忆自我时,才会提高我们的幸福感。
即使当我们以为自己是因为拥有的某样东西而感恩时,实际上,我们想拥有和留住的常常只是和这样东西相关的过往记忆。”
不知道当你听到这儿的时候,会不会也联想到自己的某些经历或者对某样物品的钟爱。
是的,一件物品本身,当我们追求它的时候,可能会让我们快乐。可是一旦拥有,我们就会习惯它的存在,不会再去留意或者关心它,因为我们的大脑神经细胞能够辨认出这些熟悉的物品,因此而不会再兴奋,除非看到新东西。
当作者也遇到我们常见的“买买买”的问题时,她找到了康奈尔大学的一名致力于研究如何花钱和我们有多快乐之间联系的行为经济学家汤姆·吉洛维奇。
吉洛维奇研究发现,无论我们购买什么,那种兴奋感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物质财富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令人满足。并且当我们拥有的物品越多,就会让自己的期待更多,实际上我们的感觉并不会比购物刚开始时更好。相比物品,我们从体验中获得的快乐会更加持久。
所以,不妨打个比方。
今天看到吴军老师拍的少女峰的图片,内心蠢蠢欲动,虽然我知道自己总有一天能够站在那里,感受阿尔卑斯山的伟岸。
这同时,我想会有更多朋友也想过去领略少女峰的美。
当我们一起站在那里的时候,可能每个人内心的体验是不同的。因为那里,除了有冰川,群峰,我还有属于自己的小秘密,而且这个秘密在我生命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由此可知,每个人的收获会大不相同。
只是想单纯领略美景的人,可能会拍许多好照片,把内心的悸动用语言表达出来“哇,这里真是太美了!”“这趟旅行真是太值得了!”等等之类的话,然后结束这次旅程。
而我在这里,因为有着那个秘密的存在,所以就会有更多感受。这时,我内心对少女峰的体验一定会比别人有更多的记忆和体会,无论是经验自我还是记忆自我,都会开启。
经验自我会让我感谢自己能够来到这里,圆一个小小的梦。而记忆自我,可能会让我把这段经历以擅长的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以此来让我的生活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也许这个例子不那么生动,你也可以把我所说的少女峰想象成一件物品。
简而言之,就是当你只是单纯的想要拥有它和因为某些意义而拥有它,两者之间的价值一定大不相同。
所以,如果你也一直想要买买买,或者一直奔忙在这条路上,那么请你要去感受一些东西,比如一种真正的联结,无论和某个人,某种体验或者某种物品。
有了这些,当你拥有一件物品的时候,我想,你会更开心,而且这一温暖记忆会在你心间留存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