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学习关于换个角度看问题,不同经纬度看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而刻板偏见容易让我们形成思维定式很难改变。
先有意识跳出问题看问题,换个角度看问题,帮助培养好的习惯。
今天丰丰老师(亲切的简称哈哈)的课程里讲了一个很新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通常我们会认为发国难财的人是乘人之危,恶意借助别人的需求而满足自己的欲望。但真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乘人之危和拦路抢劫。你在沙漠中迷了路,口渴的快要死掉了,这时候有人拿了一瓶水来要1000块卖给你,我们会说这是乘人之危,卖水的人因为我们的需求而提高商品价格。但是你我们也明白,这瓶水确实救了你一命。而拦路抢劫呢,你原本好好的在路上走,迎面突然来了一个人拿刀逼你把钱交出来否则就给你脸上来几刀,无奈你把兜里的1000块钱都给了他。
同样损失了1000块钱,他们中间有个本质的区别大家发现没?
第一个例子乘人之危的危险是你自己制造的,你自己跑到沙漠去迷路了口渴到要死掉,没有人逼你做这件事啊?
而第二个例子里你的安全没有了保障是强盗制造的。
转眼来看发国难财的人,比如有一年贵州干旱缺水,那这个事实本身并不是人为造成的(这里暂且忽略长期的因为人为破坏环境造成的气候灾害),是环境的问题。那这过程中可能就会有商人高价在受灾区卖水。如果我们觉得这些人昧良心发国难财,不让他们去卖水,那这种调控造成水资源更大的缺乏,而不能解决当地居民最核心的问题。那这个时候你怎么来评价这些过来高价卖水的人的行为?
其实一定意义上,他们是看到了需求然后转而解决需求,就像老师是利用了学生学知识的需求,而医生利用了病人看病的需求。
价格其实在这过程中是帮助人们筛选出需求更迫切的人。所以价格从来不是随随便便像请客吃饭,价格永远在起调节作用。
就像你去超市买一个苹果,它标价11块钱,这个价格是随便标的吗?当然不是,它是在告诉人们,如果你有10块钱对不起是不能买的,你有11块钱才可以拿回去。所以这其实就是在帮我们做了筛选。价格是反应供需效率最高也是成本最低的表现形式了。
转回到刚才的发国难财,如果没有这些人过去提供服务和满足需求,那只能让那些遭受灾害的人的处境变得更糟。
当然我还忽然有了其他知识的联想,前几天我们讲到过弹性和刚需,有灾害的地方很多需求都是刚性的,就像水的缺乏,即使价格再高人们还是会需求,不会因为价格的升高而导致需求量的降低。但这时候如果价格高到一定程度,那么人们可能就会积极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比如去寻求政府支持帮助或者再到其他地方去找水源。这是忽然想到的新的知识点。
(为自己开心,知识点多了才能发生联系)
所以你看,换个角度看问题,世界有时候并不是我们原来刻板偏见认识到的那样。
好的知识永远给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