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去医院看病,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生病了去看医生,如果是小病,吃药打针就恢复了,万一是大病或不治之症就会一病返贫,人财两空;
二是每年定期去体检,大多是单位职工或公务人员的一种福利,每年一到两次,好处就是可以提前发现一些自身尚未察觉的病症,但是也存在不足,比如考虑经济因素,自费去体检,必然会出现检查周期变长,周期变长就会出现部分大的病症难以治疗的情况,因此,采用这种方式就医,经济性与健康是对立而矛盾的。
三是根据自身情况去就医,但与第一种生病后就医又有本质的不同,而是通过一些设备,如健康常识、智能穿戴设备、简单家庭医用器械等积极获取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发现身体某个健康指标存在问题,咨询医生进行专业检查,既能节约不少费用,更能最大程度保证健康。
如果把医生看病换作航空维修,身体健康换作装备安全,看病花费换作维修经费,那以上三种情况就是航空维修中存在的最常见的三种方式:事后维修、定期检修和视情维修。显而易见,从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角度看,视情维修是最科学有效的方式。但在目前,国内的航空维修存在一定的事后维修,多数是定期检修,部分是视情维修。因此,减少事后维修,控制定期检修,增加视情维修是航空维修的必由之路。
一、减少事后维修。事后维修并不是错误的,相反,如果能够正确的划分出事后维修的内容,在不影响装备性能及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减少经济成本及工作量。如蒙皮出现裂纹需止裂,轮胎出现磨损需更换等,就如同人得了小病,吃点药就可治愈。
二、控制定期检修。控制定期检修不但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也能避免因大拆大缷引起的装备损耗及维修差错。控制定期检修就是要更加合理的掌握装备的使用动态,过细的了解装备的损耗,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但与完好率的矛盾将愈加突出,即定检内容越细,周期越短,则装备可使用的时间越紧张,就如同既要尽量减少体检的项目和周期,又要省钱并及时检查出严重疾病。
三、增加视情维修。增加视情维修就是增加掌握装备状态的手段,如探伤、油液分析、发动机及飞机参数的判读等;还要建立科学的维修思想和模式,积极主动维修;还应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维护数据库,以网络为支撑的智能维修体系,如同多学习一些健康常识,购买好的健康仪器,增加监控的内容时机确实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