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奇怪的建议
自我参加工作以来,家里便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老妈每次给我打电话都会郑重地叮嘱一句:“多看些电视剧,跟人家学学为人处事,不要整天捧着个书,小心看成书呆子。”什么!看肥皂剧学做人?这是哪门子的治学之道啊……在经历了老妈无数次的“苦口婆心”之后,我决心认真思考一下她此举的用意何在。苦思冥想了几天,我便把这事儿丢在一边了。直到有一天,我因为在死党群里说错话伤了人而后悔不迭时,突然醒悟过来:我真的需要提高一下情商了,尤其是在说话这方面。老妈文化水平不高,平时主要靠看电视来了解世界,她的建议虽然不太可取,但初衷绝对的好的呀。
在此简单介绍一下:本人女,芳龄27,法律硕士,法检系统公务员一枚。在学校学习了20年的我,知识量已十分可观,但对于说话这件事,我还真的只是个小学生。
二、往事如刺青
我性格外向,从小就很喜欢和别人天聊天,即使在公开场合讲话也不容易怯场。加上我平时喜欢看书,说起话来可谓是滔滔不绝。但是,我又是个性格急躁且容易情绪化的人,一旦心情不好,说出来的话大多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还常常把身边的人弄得伤痕累累。
只用把时间往前推半年,就能轻易数出从我这张笨嘴里吐出来的N朵“黑莲花”:在餐馆吃饭时,好友提议我换个位置,我张口就说:凭什么?好友顿时语塞。其实,我只是想问为什么;本来是想关心长辈的健康,劝她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营养的食物,脑子进水的我却说了句:多吃点,你这把年纪吃一顿就少一顿了。弄得长辈哭笑不得,我也尴尬得满脸通红;室友明明很介意别人拿她的身材说事儿,我却哪壶不开提哪壶,在她心情不好时上去问:小胖妞,有什么不开心的呀?气得她差点更我绝交……
对此,家人曾给我提过无数次意见,我也多次痛下决心,要磨练自己的说话技巧,一改往日的颓相。大学期间,我读了很多人际沟通类的书,但因为不懂得实际运用,时间一长也就忘了。后来,为了避免犯错,我有意无意地采取了少说话的“避雷措施”,渐渐掩藏了自己的本性,变成一只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
三、爬出泥坑
后来,我参加了一个小白理财培训班,读了《小狗钱钱》和《三十岁前的每一天》两本书。借鉴书中的做法,我开始写起了“成功日记”,记录每天的“成就事件”,哪怕只是一些很微小的进步。同时,每天记录两点没做好的事,不管那一天过得如何糟糕,都只写两点。
从那时起,我渐渐发现影响自己说话水平的最大因素是情绪,也就是说话当时的心情。面对一些常人觉得稀松平常的事我却容易抓狂,觉得难以接受,进而情绪出现波动,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说不好话。有几个周末,我专门抽出一些时间来罗列“那些让我容易失控的事情”,零零散散列出一大堆。但经过一番归纳和总结,无非就是三类事:突然的变化、强加于我的想法以及超出我能力和预期的事。每当此类事件发生,我便会陷入坏情绪的泥潭里难以自拔,说不好话,做不好事,还搞得身心俱疲。
既然找准了病因,那就开始治病吧!于是,我学着观察身边脾气性格比较稳定的同事和朋友,学习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和处事方式。我给自己定下一个初级目标,就是学会以平稳的情绪面对一切。接下来,仅仅是一个星期的实践,我就惊奇地发现:原来真的可以不生气。没有了坏情绪的干扰,感觉自己像是从老乌鸦变成了百灵鸟,说的话真的动听了许多,还自创了一些金句,惹得家人纷纷夸赞。
解决了最基础的问题后,我继续在好好说话的路上前进,在职场谈话上也取得了进步。这还要归功于猫老师推荐的《重要的事情说三点》,认真看了这本书后,我便把“情绪-逻辑-利益”这个方法运用到与同事和领导沟通中去。成功地在集体讨论案件和开工作例会的时候,清晰完整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说我的发言简短且有逻辑。这些小进步鼓舞着我继续磨练自己的说话能力,向更高的段位发展。
四、学会说话也是一种成长
学会说话,不单单是表达自己,与对方沟通。同时也是一个整合自己的思维,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过程。很多人之所以说不好话,是因为没有意识到好好说话的重要性,是因为不清楚自己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是因为不懂得妥善处理好自己当下的不良情绪,是因为没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更是因为没有真正体会过会说话带来的好处。
就像我一样,经历了从不太会说话到逐渐找到门路的过程,我收获的不仅是好好说话的能力,更是整个人很多方面的进步和改变。比如心胸更宽广了,对待某些事物的包容性更强了,不那么急躁了,也更能把控自己的情绪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说话的过程也是我获得个人成长的过程。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