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有一种寂寞,叫《呼兰河传》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

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萧红《呼兰河传》


-1-

萧红写《呼兰河传》的时候,心境是寂寞的。

她的早年,充斥着冷落与暴力。

唯有花园里翩飞的蝴蝶,墙边翠嫩的黄瓜,家中和蔼慈祥的祖父,才是萧红铅色记忆中仅有的暖。

著名作家萧军曾如此评价萧红的童年生活:幼年时期她的生活是黯淡的,孤零的,无助的。在精神上既无母爱,也无父爱。几乎等于在瑟瑟秋风的荒原中或沙漠中的一棵荏弱的小树,或是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一只畸形的小鸟。


《呼兰河传》

萧红的童年是灰暗的。

即使是在半生流离后再度追溯起过往,她亦不过怆然而笑:“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的确。

正因为萧红是个女人,所以她那个封建统治阶级思想浓厚的父亲总是对她恶语相向。

正因为萧红是个女人,所以她那个不通情理的母亲常常动手打她。

正因为萧红是个女人,所以她从小就没有得到过来自家庭的完整的爱。

曾经,她没有同伴,孤独又寂寞。

而慈爱的祖父和家里的后花园,则成了她童年阴翳里唯一的光。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写道: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

即使山河破碎,家国飘摇,晚年的她如一片在风雨中孤苦无依的的浮萍。

但记忆温室中,那遥远的呼兰河城、趣味无穷的后花园以及温然而笑的祖父,都成了她生命中最深情的回眸。


-2-

《呼兰河传》给我们看,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

作为一名解事颇早的小女孩,后园里的小黄瓜、大倭瓜,后房里的破旧东西,老祖父清晨口授的唐诗,都成了她无聊生活的消遣。

而呼兰河城的人们也多半如此:或忙着生,或忙着死。

周而复始着这种千篇一律的生活。

即使一年之中必定有跳大神、放河灯、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种盛大的节日,但事实上,这些活动和他们的生活一样单调。

正因如此,童心未泯的祖父对她的陪伴和疼爱,成了萧红清冷寂寥的童年记忆中唯一的温暖与乐趣。


忙着生,忙着死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

摘完了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

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

实际上,在萧红的心里,祖父、后园和我是不可缺一的。

和蔼的祖父给予了萧红爱与温暖;繁盛的后园向她展示了另一个广袤的世界。

这一切,都带给她无穷无尽的快乐。

而这渺小又不值一提的快乐,在未来,成为了支撑着萧红走过清苦岁月的精神之灯。


-3-

回忆呼兰河这座小城时,萧红的心情是寂寞的。

在那个“众人皆醉”的迷信年代,清醒的萧红无疑是孤独的。

《呼兰河传》中的人们愚昧、平庸,生、老、病、死之事都没有任何表示。

“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老,这也没有什么办法;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死,挖一个坑就把这人埋起来。埋了之后,那活着的仍旧回家照旧地过日子。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人们就在这座消息闭塞的小城里,千年如一日的过活。

这里的人就像动物一般生存,谁家生了一个孩子,谁家死了一个人,都与他们没有太大关系。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虽然呼兰河城的生活如一场黑白默片,但偶尔也会冒出色彩与声音来。

小团圆媳妇被虐杀的那一段,无疑是整个《呼兰河传》的小高潮。

12岁的团圆媳妇在来到胡家的第一天,就被街坊评价为“太大方”、“一点不害羞”、“走路风快”。

也正是因为她的性格异于传统观念下的女子,胡家婆婆就坚信要“给她一个下马威”。可令胡婆婆没有想到的是,这小团圆媳妇竟然不服管教,连声说要回“家”。

于是胡家婆婆一狠心,狠狠虐待了她一个月。

也正是这一个月,使小团圆媳妇对胡家人产生了本能的恐惧。

她睡得朦里朦胧的,以为婆婆又在打她了,于是她大叫着从炕上翻身起来,就跳下地去,拉也拉不住,按也按不住。

邻里们都以为她中邪了,于是纷纷出主意、试偏方,胡家为此还重金抽帖、跳大神,当众用大缸给小团圆媳妇洗澡。

很快小团圆媳妇就被抬进大缸里去。大缸里满是热水,是滚熟的热水。

她在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要逃命似的狂喊。旁边站着三四个人从缸里搅起热水来往她头上浇,不一会儿,她再也不能够挣扎了。

结果,在人们的唏嘘声里,一个“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十二岁少女,就这样被折腾死了!

我们不仅同情她的遭遇,而且也憎恶那附着在呼兰河城人民身上的愚昧、麻木和封建迷信。

的确,他们是依照几千年来相传的惯性思维而生活的,如果家人生病了,他们率先做的不是看大夫,不是买药和看护,而是去请大神、用偏方。

也许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做法迷信而愚昧,但这却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他们认为最合理的做法。

就这样,人们用自己的方法使那些“怪异的突入者”消失了,呼兰河城又恢复到了以往如死水般的寂静中。

而萧红,则怀着那份寂寞的心情,继续有意识地反抗着这几千年传下来的封建传统。


-4-

《呼兰河传》的基调,是寂寞。

萧红将儿童和成人双视角写法运用其中,以此加深了字里行间的寂寥与凄清。

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让她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创造出了特有的散文化的抒情小说体式。

儿童视角下的“我”天真烂漫,对一切充满好奇,擅于发现呼兰河城独有的美。

而成人视角则隐藏在儿童视角的背后,这个“我”是一生颠沛流离的流亡者,是对家乡怀念又怨怼的异乡人。

成人“我”以精细的观察力描摹着呼兰河城生活的贫穷、单调,以入木三分的笔调叙写着小城人民的愚昧和无知,以深刻的思考批判着麻木的民族劣根性。

儿童视角对呼兰河城美的挖掘,成人视角对呼兰河畔人民丑陋的批判,两重视角交织,不仅增强了整本《呼兰河传》的可读性,也使得萧红将行文间的寂寞发挥到了极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440评论 5 46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814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427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10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2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14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1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6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11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62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78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89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8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6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4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74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56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