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我看来,读书,是我们一次全神贯注的体验。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的投入到作者提炼的每一个文字中,心无旁骛,只为理解每一句话,体会每一处深意。
这也就是我不喜欢电子书的一个主要原因。你不能用手捧着书,就经常会有一种虚无感。但是,经济难以撑起物欲,我还没有到那种见书就买的境界。有幸遇到了微信读书,如获珍宝。
起初,我没有深究微信读书别的功能,只是寻找自己喜欢的书。
近几天,我发现了微信读书的排名功能,也就是你的读书时长的记录并在好友中的排名,而且可以用读书的时长换书币。我更是惊人的发现,你在书架中保存的书,如果没有加入秘密书单,别人可以看到,简言之,别人可以知道,你最近读了什么书,看完了几本书…
的确,算是一个很奇妙又方便的功能。
表面上,激励了人们读书,让人们更加的重视读书。
2.
但其实呢,
记得有一个好友,读书排名一直第一,最近和他聊天,突然就有了架子,并且总会说:“你去忙,我先看书。”或者:“没事多看看书…”之类的话。这些话光说出来就有些别扭,和原来那个风趣幽默,总是开玩笑的他判若两人。直到最近,我发现了他的排名一直第一。而且,让我和学姐在群里讨论过的书都看了大概。我明白了,他只想让别人知道他看过了很多书,并且因为看书而真真正正的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子不正经。但其实他错了,改变永远是在不经意间,并不是你一个暑假,杂乱无章的随意给自己灌输几本书,就可以变成了大家,变得博览群书,改变,没有那么简单。
他完全不知道,他那些已读书中,我大部分都看过,他认为自己从此改变,走上了内涵之路,但其实在别人眼中特别滑稽。
读书,本就是自己的事情。快慢更是无可厚非,完全只是习惯问题。坦白讲,我读书有时很慢,这的确也让我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但有些书我不喜欢囫囵吞枣,我会把每一处都看明白,进行感悟与思考。而有些书,我认为可以大概的浏览。
单纯看书,我也可以一目十行,一天一本,但是那样子之后呢,仍是空空如也,装逼利器罢了。
3.
有一个室友(暂且叫她a),总说自己特别爱看书。她也是往图书馆跑的最勤的一个人。我的确很佩服她,她在入大学之后已经看过很多书。
但是有一天,室友们在讨论《围城》,碰巧a前一阵子也在看,一位室友便急忙说:“a前一段在看,我们可以问他”等等问题,然而,a却一脸尴尬的说:“我只是粗粗的翻阅一下,感觉很没意思…”突然之间我就恍然大悟,怪不得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可以看这么多书,原来只是翻阅。更让我大为震惊的是,《围城》在她眼中,竟然没有丝毫意思。
《围城》是我在初中毕业时看的,虽然当时没有看的很透彻,也没有深度理解钱老要表达的内容,但看完后,那个年龄段的我也是有一定的感慨和想法。
a的看书方法,让我想起来了小学时候的我。因为办了借书卡,所以每周都会去书店借书,让自己一周之内看两本书。而且,那个年龄段的我竟然不喜欢儿童读本,净读些《茶花女》、《雾都孤儿》、《巴黎圣母院》等等名著,那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别人问我读过多少书,我总能自豪额额掰着手指头说很多,这时别人总会感觉我十分的了不起,在不到12岁的年级,就饱读群书。
我承认,在小学那个年龄段,正是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好年级,那几年我读的书,对我的启蒙作用也是非常的大,让我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但如果现在再让我说书中的内容,我也只是呵呵一笑罢了。
有利有弊吧,毕竟我是那种读过的书,看过的东西,很难再二刷的人,因此,当我发现这个问题后,每次读第一遍就会很认真,对书对物都是如此。
4.
在现在的年级,虽然年轻,但是已经不是启蒙的年龄段,因此,我要确保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在脑子中有一个固定的文档保存,让我可以随手拿来。
再说微信读书,也真的差点又让我“误入歧途”,当我看到排名是,好胜心作祟的时候,的确让我心动并且渴望快速的浏览,这时候我就会拿a和年幼的我当做例子,告诫自己不能再有同样的失误。
我相信一切都是因人而异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出来适合自己的速度,并且不浪费时间的阅读方法。
读书本是享受,重要的是心灵的洗礼,而不是快慢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