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让故事发生在98年。
那是一个越来越难以被人想起,却极有代表性的一年。《相约98》唱遍了大江南北的卡拉OK,似乎所有人都正值青春年华。
那时候的年轻人,单纯、肆意、轻狂,渴望着新鲜玩意儿。然而却因为历史原因,其中大多数难以脱离旧的思维模式。故而在走出少年梦的那一刻,他们将屡次遭遇现实无情的打击。
他们,是我们的父辈;这两代人之间,注定形成一种往后无法复制的代沟。
阿正代表他们,阿浪代表我们。
阿正从来不支持儿子的爱好,尽管阿浪已然表现出对赛车极高的热情和天赋,阿正依然固执的认为儿子应该学医学。幸而最终,阿浪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获得了成绩,在他希望以此反驳父亲时,意外的回到1998年,见证了父母的青春。
他的父亲曾是小镇的守护者,有录像厅、歌舞厅几样生意,有小马、六一这样的兄弟,还有青梅竹马、母性情结的恋人小花。喝酒吹牛、“铲奸除恶”,日子过得单纯美好、轻松惬意。那是阿正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未经打磨、天然纯净——时代给了他自信,小花留住了他的少年心。
归根结底,阿正是个长情的人。他能谈一场二十年的恋爱,看好录像厅而不是影院,看好传呼机而不是OICQ。然而飞速改变的世界不再需要长情,他注定被抛弃。即便有上帝视角的阿浪陪在身边,也改变不了结局。
在1998这个节点上,小马离开了故乡、六一去世、阿正被捕入狱。他们的青春戛然而止。
当阿浪送别他们的时候,大抵理解了父亲的执迷——
20世纪末的他们是拥有一个时代的人,是最后一批有资格轻狂的少年;缓慢的生活节奏、大把的空闲,给予这批年轻人追求爱与自由的权利。
而在他们之后的当下,时代不再属于任何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因为改变太快而更加荒芜的世界,我们的青春不会再有肆意挥洒的可能。
街头不再有录像厅,人们习惯看新鲜上映的电影;KTV里未必只唱歌,桑拿房里也未必只洗澡。即时通讯成为主流,“想静静”成为一种调侃。
生活的洪流就这样席卷而来,阿正被打磨成一个暴躁的中年人,但他依然无法走出1998,他一生的爱恨情仇全都埋葬在那里。他固执的希望阿浪完成小花的遗愿,于是自己逐渐成了儿子眼中,“没什么本事,还要左右别人人生”的人。
在片尾,阿浪回归了现实世界,与父亲和解。
然而我想,阿正终归不会与这个世界和解。
韩寒曾说,他依然没有放弃与这个世界抵抗,只是态度变得温和。
电影的英文名叫duckweed,意为浮萍。每个人都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然而,虽身世浮沉,却不肯随波逐流,仍要乘风破浪。
旧游无处寻,不改少年心。
我想,这也许就是整部电影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