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义庄

此人61岁不退休,反而干出了一件影响近千年的事情

原创|2017-04-11 14:51:26

北宋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十月,61岁的杭州知府范仲淹决定,在自己的老家苏州府吴县、长州县购买良田一千亩,再买一座大宅院。

范仲淹也是人,到了这个年纪,革命意志消退,搞点求田问宅,也算人之常情。正常,太正常了。

然而,范仲淹的高大之处就在于,他此举并不是为了自己。他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首创一个史上前所未有的非政府慈善机构——义庄。

此时的范仲淹,绝不会想到,他首创的这个机构,史称的“范氏义庄”,将从北宋一直运行到民国,历经近千年风雨而屹立不倒,创造一个不朽的传奇。

所谓“范氏义庄”,就是范仲淹用自己的多年官俸积蓄,购买良田以收租米,然后用来赡养范氏族人,购买大宅用来供范氏族人集中居住。这是一种通过慈善救济的方式,为范氏族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的机构。

“范氏义庄”的存在,增强了集中居住在苏州府的范氏族人们,向历朝历代政府纳税的能力,增强了他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了范氏族人的繁衍昌盛。

(图)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60岁的范仲淹出任杭州知府。此时的他深知,无论仕途,还是生命,自己都已进入了下半场,该考虑下以后的养老和身后事了。

子侄们劝他,“治第洛阳,树园圃,以为逸老之地”,因为范仲淹的母亲安葬于洛阳。然而,范仲淹却另有一个惊人的创意。

他在《告诸子书》中说:

“吾吴中宗族甚众,于吾固有亲疏,然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苟祖宗之意无亲疏,则饥寒者吾安得不恤也?自祖宗来,积德百馀年,而始发于吾,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今何颜入家庙乎?”

换句话说,范仲淹把自己能够“得至大官”的原因,归结于范氏祖宗“积德百馀年”。因为这个原因,他就要回报范氏族人,要“恤宗族”。

怎么恤?设立“范氏义庄”,由“义田”、“义宅”、“义学”三大部分构成。

“义田”在义庄创设之时,即有一千亩之多,是“范氏义庄”的经济命脉。“范文正公自政府出,归乡……买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济养群族。”

这一千亩良田,并不分给族人,也禁止族人耕种,而是租给范氏以外的人耕种,以所收的租米来赡养范氏族人。

为此,范仲淹于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十月手订义庄规矩十三条,规定了义田所收的租米,“谁管理”“赡养谁”“如何赡养”等基本原则,包括米绢钱发放的对象、数量、方式、管理、监督等事项。

比如:

“一,逐房计口给米,每口一升,并支白米。如支糙米,即临时加折。”

“一,男女五岁以上入数。”

“一,女使有儿女在家及十五年、年五十以上,听给米。”

“一,冬衣每口一匹,十岁以下、五岁以上各半匹。”

“一,嫁女支钱三十贯,再嫁二十贯。”

“一,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

显然,范仲淹的规矩之中,充满了一些人性化的亮点:族人不论贫富,均予发放;对于无经济收入的妇女也予发放;再婚妇女不歧视,也予发放。

当时,“义田”购买的消息传出,范氏族人前来聚居者,有近百口之多。为解决集中居住问题,范仲淹又在苏州灵芝坊购买义宅一座,占地约二百亩,三面环水,风景优美,以供族人聚族而居。

与此同时,范仲淹还在苏州兴办“义学”:“初公买田以赡族,而族滋大,立塾以教其人。”

就这样,“范氏义庄”=“义田”+“义宅”+“义学”。范仲淹首创的“范氏义庄”于北宋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为起点,开始运作。

办完这件大事以后,范仲淹就陷入了晚年的病痛之中。两年后的皇祐四年(1052年),他在调职上任的途中,逝世于徐州,只留下了他亲自首创的“范氏义庄”。

值得一提的是,范仲淹能够设立“范氏义庄”,相当不易。

不易之一,是他为此付出全部的官俸积蓄。这份儿豪爽,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不易之二,则是他克服了个人的情感和好恶。因为,在苏州的范氏族人,对范仲淹本人及其母亲,并不好,甚至很坏。这份儿大气,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范仲淹幼年丧父,二岁而孤。他的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长大成人的朱说,在中举做官后,才于天禧元年(1017年)在担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时,归宗复姓,恢复范仲淹之名。

范仲淹虽然做了官,可范氏族人或许是出于对其母再嫁的歧视,或许是害怕范仲淹认祖归宗后会要求重新分配族产,对母子二人相当冷淡,间有恶语相向者。范仲淹没有办法,只好频频声明,“止欲归本姓,他无所觊”。

所以,范仲淹首创“范氏义庄”,是典型的以德报怨。豪爽大气,相当不易。

在范仲淹的身后,“范氏义庄”的生存发展,历经千年,历经曲折。

两宋时期,“范氏义庄”发展平稳。

当时范仲淹的身后影响还在,而且他的次子范纯仁更是官至宰相,官当得比父亲还大。范纯仁继续维护义庄的发展,增买义田,扩大义庄规模,修订完善义庄规矩,还为义庄争取到了朝廷褒奖、税收优惠减免等扶持政策。

元朝时,“范氏义庄”因为有利于减轻国家负担,维护地方稳定,仍然获得了政府的认同。曾经有一次,元朝的苏州官吏打算一改前例对义庄的田亩进行征税,当时的义庄管理人范士贵马上向朝廷报告,又一次维护了义庄利益。

明朝时,义庄的发展遭遇了困难时期。因为明朝对江浙地区的重税政策,“范氏义庄”也未能蠲免,导致义庄租米收入每况愈下,维持困难。这时,官至浙江按察司提学副使的范仲淹第十六世孙范惟一,成为义庄复兴的关键人物。正是在他辞官回苏州后的亲自经理之下,范氏族人克服了种种困难,复兴了义庄。至明末,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范允临官至福建参议,先后两次斥巨资,再购田千亩,再一次扩大了义庄规模。

清朝,范仲淹第二十世孙范弥勋又向义庄捐田一千余亩。至嘉庆二十年,“范氏义庄”拥有义田高达4892亩。同时,清朝历代统治者恢复了对“范氏义庄”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得义庄终于跨入了发展史上最为昌盛的时期。清末宣统年间,“范氏义庄”义田达到了5300亩的巅峰。

民国时期,“范氏义庄”仍然得到了发展,范氏族人依然沐浴在近千年前祖宗范仲淹的爱心之中。

为毛能运行近千年?

“范氏义庄”运行近千年,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运行规模最大、管理最严密、影响最广泛的私家慈善机构。独此一家,别无他例。

范仲淹能够首创这个传奇,原因值得探究。

我把第一个原因,归结于范仲淹的人格魅力。

范仲淹一生文武兼资,出将入相。上马能管军,把边疆军队训练得兵强马壮,“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下马能管民,把地方州郡治理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范公堤”至今遗爱在民。

而且,他还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获得了历朝历代统治者“人臣典范”的认同。正是因为认同范仲淹的人格魅力,统治者们才认同了“范氏义庄”的存在,并给予了一定的扶持政策。

有了这些扶持政策,“范氏义庄”才在历朝历代,都能获得生存和发展。


第二个原因,在于“范氏义庄”有一套不断完善并且行之有效的制度。这个制度,起始于当年范仲淹手订的那十三条“规矩”。这个“规矩”,后来经过他的次子范纯仁和历代范氏子孙修订、完善,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保证了“范氏义庄”的千年勃兴。这个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人治一时,法治一世。

第三个原因,则在于范仲淹直系子孙,对于范仲淹首创“范氏义庄”这一理念的坚持。不仅是儿子坚持父亲的理念,也不仅是孙子坚持爷爷的理念,而是近千年后第二十世子孙、第三十世子孙还在坚持祖宗的理念。这,就是传奇了。

试问,这一点,中国有几个家族做到过?

大哉,范仲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393评论 5 46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90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391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03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13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03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07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5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00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56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74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84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69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99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68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4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