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界点
女朋友年龄比我大,家庭条件又没有我家好,所以家人死活不同意。过年的饭局上亲戚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劝我分手,我淡淡的说 “ 遇到她之前我一直喜欢男孩子 ” 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之后,爸妈教育我很久,让我俩赶紧结婚!
这才是她想要的爱情
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年轻一代开始逐渐进入谈婚论嫁的时期,自1982年起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到2016年新政改革,已经历三十多年的历程,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对于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90后来说 ,成家便显得尤为紧迫。
01
经济的高速发展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高楼林立、华灯璀璨已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发展趋势,那么,年轻一代的压力也愈演愈烈。面对婚姻所需要的车子、房子、票子……他们不得不快马加鞭追赶着时间,生怕错过了一分一秒而失去所谓的生存“养料”。
我粗略的计算了一下,以每天工作八小时为准,吃饭三小时,赶车两小时,睡觉八小时,一天二十四小时,那么剩余的私人空间仅仅占据百分之十二点五,由此便会出现一大批单身男女。当然,这仅仅只是众多单身原因的其中之一。
这时父母们便会代替子女去相亲介绍,他们的目的很明确,要求也很现实。条件呢,大多数是以车子、房子为基本前提,其次,在谈及长相、学历、工作、家庭背景等等,好像婚姻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定式,物质要求成为了婚姻的基本准则。如果按照女方家长的角度来看的话,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拥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其实这样一点都不为过,但是仅仅以物质作为准则和前提的婚姻观我并不看好。
毕竟,现在的社会高速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发展,思想文化、开放程度、对旧的传统观念的颠覆,在改革开放初期便已经愈加成熟,所以,没有以谈情为基础的婚姻在新一代的年轻人中并不见得多么牢靠。
02
据统计,全国约三百多万蚁族(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他们拥有者不同的梦想,追逐着生活的标准,漂泊在各大发达省会城市,居住在十几平米的简陋小房子中,忍受着领导的挑剔与不满,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坚定的工作在激流中,时刻准备着涌进。在他们看来,所谓真正意义上可以谈及感情与喜爱的东西大多数存在于上“学生时代”,没有过多的枷锁束缚与顾虑,只是单纯的喜欢,仅此而已。那时候社会对于这种恋爱状态称作为“早恋”,对于深受传统教育的上一辈来说,这种事情是不允许存在的。因此,大部分人最终都以忍痛结束这段纯纯的恋情,直至步入憧憬的大学生活。
相比初中高中,大学生活甚是丰富精彩许多,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私人空间来安排自己的作息,丰富自己的小世界,压抑许久的悸动也会在不经意间跳动起来。开展一段新的恋情,小心翼翼的呵护与关爱着,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而再次体会到曾经的痛楚状态。大学中彰显个性的我们偶尔也会因为处事的不周,考虑的不全而失去了欲谈终生的伴侣。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双方都那么喜欢的伴侣走到了大学毕业。最终却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逐渐淡去感情,各自分散。所以我认为长久爱情的两个必备因素是同一个地区、共同发展。
那些经历了大学毕业分手季,仍然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中的情侣们,面对着现实的冲击,加之自身发展的滞缓无法满足欲望所需的速度,开始有了新的婚恋观。曾经风靡一时的一句经典语录是“宁愿坐在宝马里哭,还是选择坐在自行车上笑”引起了很大的社会舆论。一部分人认为有了物质才能谈及感情,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要是因为物质而放弃感情那就不够真了。这两种观点呢,客观意义上我都是同意的。毕竟女孩将自己托付于男孩不能只谈情,以后还是要生活的,要是能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加上相互喜欢那就是比较完美的了。但是如果仅仅因为当时没法满足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选择放弃爱情,那这样的爱情是不值得男人去守护的。
03
其实,对于每个九零后来说他们都是比较可怜的,因为大部分家庭受计划生育影响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时候他们都比较孤独,因此父母对于家庭中唯一一个孩子定是百般宠爱,所以能找到伴侣并且相处的,着实不易。因此,在相处过程中,他们都应当是平等的,谁都没有权利去要求谁应该怎样,必须怎样,在没有领取结婚证的那一刻,谁也没有义务必须忍受对方的任何无理要求。所有的相处都是相互的,并不能因为谁喜欢谁多一些就要卑微的去承诺一些不切实际都东西,最终成为另一方要挟自己的资本与证明。
我们能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相处且不那么讨厌,为何不能把埋藏在心中最真的自己展现给另一半呢,无关乎其他,只谈喜欢与否。
04
很多人认为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个人只能服从于家庭,其实我并不那么认为。
婚姻更多一部分是两个人的事情,因为以后和你生活在一起,陪你后半生的人是你的另一半;和你结婚生子创建一个新的家庭培育下一代的人是你的另一半;陪你搀扶终老、步履蹒跚的人还是你的另一半;陪你躺在枕边,直至进入黄土地的依然是你的另一半。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因为家庭的冲击而阻碍两个人婚恋关系的问题呢。其实就是刚开始我所提到的父母帮助孩子相亲的基本准则在作祟 —— 有车、有房、有存款,而屈服于父母没有为爱情坚持到底的恋情呢,也只能那个男人的悲哀。
因为他并没有找到一个愿情死相依的伴侣。
我们天生空手而来,为何一定要求在毕业短短几年拥有父母努力十几年的成果来作为自己婚嫁的基础呢。如果真的那么的喜欢,为何不去一起奋斗,去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未来呢,不知道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对那份感情看的并不是那么重要。一起努力奋斗之后享受的成果难道不显得更为珍重吗?
如果在一定的温饱前提下,物质成本越低,感情成本越高,这样的婚恋观难道不值得人去回忆和永久守候吗?如果每一段恋情发展到谈婚论嫁,最终都要父母去买单,那么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岂不是从工作开始就肩负起养育下一代并且穷其一生为下一代的幸福买单,退休后再替下一代养育子女的使命。如果这种现象也成为一种定式的话,那么就会成为每一代做父母的悲哀。如果恶性循环的话,父辈是否会选择追求自己的幸福不去孕育子女而度过余生呢。
05
现实的激流冲击着新一代的年轻人, 在价值观的不断转变下,相亲也变成了以结交更多的新朋友来丰富自己人脉资源的一种社交活动,他们失去了单纯的期盼,失去了对人的盲目信任,失去了对工作不假思索的想象,失去了青春,也逐渐失去了自我。
如果有两段可以选择的恋情,一段是拥有足够的经济物质条件,可以不用去奋斗,但并不是喜欢你的恋情,一段是双方都喜欢但需要一起努力去共创未来的恋情,你,会选择哪一段?
我想相比于短暂的物质享受,更多人会选择永恒的爱情吧。
因为朴实在奢华面前永远不用卑微!
- END -
*作者:界点,90后,励志成为一个懂情趣、有温度、会思考的人。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