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甲骨文字写下来觉得这些礼器真的挺有意思的,咱们今天再扒一扒。
1、敦duì
部首“攵”
本义:古代食器。
描述:青铜器名,古代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由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就饪食器总体的发展变化而言,与鼎中盛肉食相配套的盛饭食的器物,西周是簋,春秋是敦,战国以后则是盒。《礼·名堂位》载:“有虞氏之两敦。”说明其很早就已经从盛储器演变成为礼器。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秦代以后渐趋消失。
有虞氏之两敦。——《礼记·明堂位》
2、觚(读作gū)
这个字我只能找到 小篆,没有找到甲骨文,这个觚怎么来的,可能就是形声字了,瓜的古音就和GU类似。
觚本身是饮水、饮酒之器,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陶觚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沿用到商代晚期,铜觚出现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中、晚期,西周早期仍有人使用,但已不是主流。
3、觯zhì
这也应该是一个后起字了,所以从角单声。
觯:汉族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drinking vessel] 。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
从字形特征不难看出,这类酒具大多源于上古兽角制作的水器。《礼记·礼器》“尊者举觯。”郑玄注称:凡饮酒时,”三升曰觯”。
青铜器中习称的觯有两类,一类是扁体的,一类是圆体的,此两类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皆有,后者且沿用至东周。
4、爵
大家看这个图片 非常熟悉了,我以前一直以为是酒樽,原来它有一个名字叫爵。
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盛酒的礼器,形似雀,青铜制,有流、两柱、三足,用以温酒或盛酒,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另外也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5、角
乍一看 角和爵很像,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刚才我们讲到爵 有流、两柱、三足,那么角呢,没有流 没有拄,但是有两个对称的尾巴,而且还有一个盖子。
6、斝拼音jiǎ
斝是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用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
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怪不的斝的制作更精美一些。
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斝的形制较多,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有的有盖,有的无盖;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鸟形等不同形式;腹有直筒状、鼓腹状及下腹作分档袋状几种;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兽头装饰;底有平底、圆底;足有三足、四足、锥状空足、锥状实足、柱形足等。一般来说,商早期斝多为平底、空锥形足或较瘦的袋状足,胎体轻薄,纹饰简单,一般只有一层花纹。商中期至西周早期,斝多为圆底或肥圆的 袋状腹,柱形足,器体厚重,花纹繁缉, 常用蕉叶纹、饕餮纹、云雷纹等纹样装饰,有的以云雷纹做地,其上饰有多层花纹。斝作为礼器,常与觚、爵等组合成套使用。
看了这些精美的青铜礼器,不得不为老祖宗的智慧佩服喟叹!明天还会继续哦 ,有点像考古学大课堂的赶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