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的传世力作,讲述了改革开放前后的那段历史时期的种种社会和人的变化。给人以深深的印象,并引起了不少有关人生的讨论。
文中主要描写了几类人物。追求精神满足的痛苦的农村知识分子——孙少平;不甘现状,想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发家致富的少安夫妇;保守但不失善良和热情的支书田福堂和支委玉亭夫妇;重情重义的矿工班长和少平的好友安锁子以及一身正气,为民请命的好官田福军和勇敢追求幸福的润叶润生等。当然也有坏了良心的黑心人胡永合胡永州兄弟。这些性格各异,经历迥异的人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领域中,各自占有自己的“地盘盘‘’,各自操磨着各自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又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缘由产生了或长或短的交集。他们用自己的悲欢离合共同组成了这个平凡的世界。
在现实之中,我们也是这样一个个平凡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体味着一个平分人的平平凡凡的悲欢离合。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随时都有故事发生。这些故事的主角不是那些带着光辉与荣耀的伟人,而是像你我一样普普通通的人。每个人都在辛苦地活着,用生命去演绎只属于自己的人生戏剧。
这出戏从一开始就没有观众,虽然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人参与进来,略过一眼,但曲终人散时,喝彩和欣赏的只有自己。因为我们于他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路人,毫不引起注意,卑微地像一粒尘土。也确实啊,我们对于这个苍茫的世界来说,我们的确就是一粒尘土。但每一粒尘土也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飞扬。
关于奋斗
《平凡的世界》这部书里写了两类典型人物,一是以孙少安为代表的物质追求者,另一类则是以少平和晓霞为代表的知识青年,他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有人说只有物在质上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会考虑精神上的需求。这话既对也不对。我为何这么说呢?
说它对,是因为物质上的满足(更具体地说是对温饱的追求)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在没有温饱的情况下,人们很难去思考其他的事情,更谈不上什么精神上的追求。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然而物质的满足并不能代表一切。活下去的希望往往是先于物质的渴望的,正所谓“穷则思变”。精神追求和物质的渴望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只不过在物质匮乏乃至快要活不下去的时候,精神上的追求就会被压抑了。
书中年青的少安,要和父亲一起承担起供养一大家子人的重担。家里贫苦,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务农。到后来甚至因为贫困而放弃了与润叶的爱情。少安是讲求现实的,他说“农民再也不想过这样的日子哩,大家伙想过好日子”。他没有在集体中偷生混日子。他总是带头劳动,即使被骂“孙阎王”也还是催促大家劳动,以期望大家年底都能多分上点粮食。在政治风向初有变化的时候冒着被批判的风险私分猪饲料地。后来,办了一个小小的砖窑,在自己的砖窑还没有多少盈利的情况下雇佣了许多本来用不上的人,只是为了给村民开点工资好买化肥。在渡过难关重开砖窑时,不计较村民的冷眼排斥,重新接纳他们来自己的厂里干活。说“要让村里日子牺徨的人都过上好日子”。后来还帮助村里建立了小学。这就是少安的追求,简单朴实。
同样是有追求的青年,少平与少安则很不同,他受过较高程度的教育,他的眼光早已超越了他成长的双水村,他想“爬上火车,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尽管他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他的想法让很多人理解不了,包括他的哥哥少安。秀莲的话则表达得更直接“二十几的大后生,不管家里人的死活,只顾着自己到外面瞎逛”。谁也无法理解,放着好好的会计不做,非要出去揽工。但这确实是少平的理想,他不是没有责任,而只是不愿放弃自己的梦想。不愿折断自己的翅膀。尽管前途未卜仍然愿意闯一闯。这也许正是少平最打动读者的地方。我们不是没有梦想,而是不敢为了理想去做点什么。用少平的话“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个平平凡凡的人,但他不愿意做一个平庸的人”。我们之所以平庸,是因为我们甘于平庸,甘于甚至引以为傲我们的现状。束缚我们的不是别的,正是我们自己。我们太懦弱,以至于不敢冒一点险去赌我们伟大光辉的未来。也许我们拥有的才是我们最大的负担。
我们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但我们可以用生命的奋斗来书写只属于自己壮丽的史诗般的生命历程。不要因为害怕而丧失让自己变得不一样的机会。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人。
谨以此文献给平凡世界中不甘平庸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