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逆境的时候,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正身处逆境之中,然后在其中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一定要坚持住,不要放弃,要像一根钻头一样坚韧的,冲开一块又一块挡住你通向光明的碎石。慢慢的,终将会看到一丝光亮,继续坚持,就能看到整片天空。
不知咋回事,最近一段时间对清史感起了兴趣,这其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就是从一七零零年到1一七三五年这段时间,即康熙三十九年至雍正十三年。在这三十五年的时间里,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康熙的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夹在了康熙跟乾隆两个各干了六十余年的皇帝之间,所以他在位短短的十三年时间便在历史中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如果不是他用雷霆手段刷新了吏治,又留下了许多故事,只做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的话,恐怕还真的有可能被后人所忘记。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为雍正翻案,个人觉得他也无案可翻。依我现在的层次来看他已经做的很好,几乎无可挑剔,没毛病。说雍正是暴君,大兴文字狱这种弱智到不值一驳的言论我不去谈。他过硬的政治手段我也不想谈,我只说我在雍正身上看到的,努力在学的,我想也是康熙传位给他关键性的一点:大局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不管是历史,还是影视剧中,那些胸怀大局的人几乎都自带主角光环,就算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没有成功,那在后世也是百世流芳。因为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不吹不黑,世间事自有世间人代代相传,大家在心中都会做出公正的评判。就比如说雍正皇帝,他在位的时候,民间传的很不好,各种弑父逼母,暴政治国、说他沉迷酒色之声不绝于口。可是在他死后呢,清朝的GDP程几何倍数上涨,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作为整个清朝中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他就没有所谓的“康乾盛世”。直到中国现代,历史的迷雾一点点被扑开,众多的历史著作之中(这里首推冯尔康先生的大作《雍正传》),给我们展现出的雍正,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光是朱批就有百万字之巨,大刀阔斧的提出改革,并且能把所有纸上的想法落到实处,把梦想照进现实,做了对清朝很多有利的变革,制度上也有所更新。整顿吏治,费了很大的劲整顿贪污腐败。在五十八岁的时候暴卒(其实就是累死的),堪称史上第一勤政的皇帝。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我们来看看这位当了45年皇阿哥的成长轨迹。作为康熙皇帝没有夭折并且健康长大的第四个儿子,他从小在南书房接受了当时社会能提供的最好的教育,加上他从小好学,所以这个人素质很高。在康熙三十九年(一七零零年)十月,康熙带领时年22岁的皇四子胤禛和14岁的皇十三子胤祥视察永定河南岸工程,驻在宛平县榆岱,胤禛拔出桩木,发现短小不合规格,报告父皇,要求返工。这与当时的太子胤礽跟康熙出去向底下的官员吃拿卡要,贪欲得不到满足甚至要杀人的表现截然相反。而那时的胤禛,根本还没有争帝位的想法尚且如此,他是真把国家的事当回事,所以他后面的行为也就很好理解了。
时间的车轮转的飞快,转眼到了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太子,引起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觊觎。当时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谋求储位的愿望(包括已被废黜的胤礽)。只不过有些人野心小,有的只觉自己没戏,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祯,老九、老十是老八同党,助老八争位,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无意争位。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不再立他,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趟浑水,主动退出。实际的竞争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后,老四胜出,即雍正皇帝。
胤禛为了扩大势力,四处安插家奴,补外省官缺。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身居要职。例如:军事上有年羹尧,他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任四川巡抚;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任四川总督;六十年(公元1721年)任川陕总督。身为封疆大吏,手握军政大权,集四川、陕西等地重权于一身。为官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可扼制胤祯大军,东可携重兵进京逼宫。又如:地方上有戴铎,历任福建知府、道员、四川布政使,与年羹尧一文一武,为胤禛的左膀右臂。再如:另一个胤禛夺储过程中的重要人物—隆科多,康熙末年时任九门提督。他只要令京师九门一关,京城内包括康熙谁也甭想出去。(年隆二人后来的覆灭,在我带着不太客观的视角来看,也是必然,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说)除了他们,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这就是十三阿哥胤祥。他早年在古北口练兵,所率部下,后多升任京城防卫部队中各级指挥官,诸如丰台大营、绿营等京师卫戍部队皆在他的掌握之中。虽然他在胤礽第一次被废时受到牵连,一直被囚禁到康熙去世,但其威望尚在,那些老部下也都对他和胤禛忠心耿耿。(胤祥可谓是胤禛的千年辅助,稳稳的没毛病)另一方面,胤禩在早期的储位之争中,锋芒过露,已引起康熙的反感和警惕。而胤禛深得韬晦之邃,加上在康熙年间,几件大案办得不错,深得康熙赏识。因此在取悦圣心这点上,胤禩自然又处在下风。(其实我觉得这也不全是胤禩的错或者说他多无能,平心而论,我觉得他的才能也不输胤禛,他也具备当皇帝的素质。除了他的出身以外,可能也真有运气的存在吧)
看到这里,发现什么了吗?“四爷党”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各各都是大神级的人物,而且对他本人都有着绝对的忠诚。胤禛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处处掩饰自己对储位的希冀,外弛内张。处处流露出一种恬淡出世的思想。表面上借此告诉世人,自己只想做一个与世无争的皇子,不愿过问政事,其实不过以此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罢了。
父慈子孝,兄爱弟恭(至少表面看起来是这样的),这样的人,皇位不传给他传给谁?
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热血沸腾,以为可以一气呵成,可是越写越发现,雍正这个题目太大了,这个人太超神了。不是一句半句话能说清楚的,他面对挫折和低谷时的态度,得到最高权力后对工作负责的态度,都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