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学入门类读物,此书可谓相当成功。何以见得?因为经济学的前提和目的分别是承认资源有限和最优化资源配置。“本书的目的正是去探求隐藏在每个事物背后的真相”:通过研究诸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或者想了解却难以触碰的真实案例,不断刷新我们对于生活经济学的认知和逐渐改变一些见惯不怪的常识。身为经济学家的列维特,不就成功了吗?
但是我们可不能止步于此,几个小时就看完了别人统计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得出的思想结晶,哇哦啧啧嗯就完事的话,这个被授之以渔也就白费心机了。
1. 市场
简单来说,市场就是发生交易的地方。从狭义来看,肉菜市场、人才市场和金融市场等等都是比较显性的市场,而从广义来看,书中的师生、相扑运动员、三K党和房地产经纪人都是大型市场,只不过买卖的商品不一致罢了。
(1)动机与欺骗
“动机是现代生活的基石。理解动机或者找出人们真正的动机,几乎是解决所有问题(包括暴力犯罪、体育赛事作弊、网上约会等)的关键。”很多人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按照最近学到的福格行为模型便可理解:B(behavior) = M(motivation)·A(ability)·T(trigger)——即任何一个行为都是由充分的动机、完成该行为的能力和促使行动的触发点造成的。比如说我大学毕业后为什么要去一线城市工作?因为一线城市的工资福利、人脉和教育等资源都相对更丰富(动机),加上英语专业出身和国际处的外事经验(能力),刚好学校老师提供了一个面试机会(触发点),水到渠成。
书中也列举了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正面动机(小孩子如果成绩得A就能得到新自行车的奖励)和负面动机(不小心碰到热水炉会被烫伤),说明“动机是一种督促人们多做好事,少做坏事的方式”。但是美妙的动机之外则会引发另一个问题:欺骗。
“就像W.C.费尔兹(W.C.Fields)说过的那样:越有价值的事物越容易引发人们进行欺骗动机。哪些人会进行欺骗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欺骗。”未曾想到学校老师和相扑运动员的共同点竟是欺骗。前者为了加薪和升职,后者为了排位的薪酬和待遇。但是仔细深思,会发现几乎所有人都难以避免,暂且不把善意的谎言考虑在内,高到公司内部CEO交换商业机密,低到三年级学生为了一辆四驱车在考试作弊,最近还听闻大学旁的茂名威尔漫健身俱乐部因诈骗被警方立案调查。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其实都是利益,大部分情况下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即便是真的被逼无奈,也是为了他人的利益,也难怪。“欺骗首先是一种经济行为:用更少的代价换来更多的回报。”现代人的“照骗”啊…
(2)信息与滥用
同样是福格行为模型,信息在这里可以归为能力项(ability)。“交易的一方总是会比另一方拥有一些信息优势,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用经济学术语来说,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不对称。”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其实信息却可以同时充当甚至超越前两者,因为信息的本质是一种资源,而资源则意味着价值,哪怕你实际上并没有意识或者使用这个价值。“一辆2万美元的新车转手不会超过1.5美元。因为人们觉得你只有在车子有问题的时候才会转手,即使车本身没有问题,车主也需要为自己掌握的这种信息优势付出代价”。
“没有什么比信息更加强大,尤其是当信息这种力量被滥用的时候。” 这里的滥用还指人们会选择性地传达一下我们喜欢听的信息,或者是隐瞒一些真实的信息。比较负面的是三K党一两例处死案传播出去,白人就足以达到压制黑人的目的;日本三口组封锁相扑运动员甚至残忍杀害想要公布作弊的运动员。而离我们生活比较近的是医生、律师、房地产销售等拥有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的各路专家。
生病了还是得找医生,那如果他开的药虽然有效但是比大多数人的估价都要高或者乡村医生诊断不专业多开了几盒药呢?对于要买房租房的大多数人,都是找房地产中介,那如果他们为了提成而把黑心楼卖给你呢?就算也许能追回房价,但是耗费的时间精力谁赔?虽然说互联网和政府政策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信息滥用,但同时以另一种方式被滥用,比如说最近Facebook被黑客攻击导致5000万账户数据泄露,副总裁Carolyn Everson的回应是不黑我们也发现不了漏洞……很多情况下,我们想要办成这件事只能请教专家,但是专家在利用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时,是否能够全心全意为消费者着想就不得而知了。
所幸这也是双刃剑,比较正面的效用在于法律能够遏制违法犯罪。引用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的一句名言:法之威严不在于其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
(3)小结
在市场的物质层面,肯定是一来一往的双方买卖,但是在精神层面往往有三个角色:商品、卖方或买方,比如说互联网付费课程,付费用户的信息甚至用户本人属于商品,课程讲师和平台是卖方,用户为买方,即使初期没条件没资源我们可以暂时当商品,但是得逐渐过渡到拥有有价值资源的买方/卖方,才能有主动权。
2. 家庭
书中问了很多很好的问题,以下为第三、四章的部分问题,我按照逻辑关联重新组合:
为什么犯罪分子越来越少?因为堕胎,本应成为犯罪分子,却胎死腹中。
为什么堕胎,因为母亲觉得不合时宜,没心思、精力、能力、时间、金钱来培养。另一部分没被堕胎的“犯罪分子”,尤其是黑人,出生之后大多加入黑人帮从事门槛低利润高的毒品交易。
为什么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在一起?因为穷。“一个黑帮组织的运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跟一个标准的资本家企业非常类似:要想获得高薪,你必须尽量做到高级别。”对于黑帮组织宣扬的所谓黑帮大家庭,受益的却只有塔尖的那几位,就像传销,管理层通常都是高学历或者能力悟性情商高于常人。
为什么会变成毒品贩子?因为父母的为人。“父母对孩子做些什么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父母本身具有怎样的特点,他们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环扣一环,清晰明了地看得出惊人相似的历史。尤其是后记“两条通往哈佛之路”黑人小罗兰弗立叶和白人德·卡扎恩斯基出生于几乎完全相反的两个家庭,结局却是这样的反转,万万没想到。同理要是夏洛克·福尔摩斯是反派,结果会如何呢?“到现在为止,我们所收集到的数据告诉我们,父母确实会在孩子的某些方面(大多数方面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产生重大影响,但在很多方面也并不能产生任何影响(比如说家庭教育问题)。”
作者还列举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在用数据给出答案前先让读者勾选,可是大多数我的“传统智慧”告诉我的都是错的,一次两次也许觉得巧合,三次四次怀疑,五六七八次则不得不重新反思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了。所以对于很多遇到挫折和问题,立马把锅甩给原生家庭的那些同学,也许你们也该好好想想:给你想要的家庭你就真的能事事如愿以偿了吗?
3. 角色
会问是小孩子的优势,即十万个为什么,只是很多人长大了之后便失去了那份可贵的童真。因为书评兰兹·伯格将其比喻成侦探小说,对小说爱好者本就不可多得,更加佩服的是作者既会问问题还能够用数据说话。
“如果说《魔鬼经济学》真的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的话,本书中的所有这些内容之间至少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它们都可以被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从本质上来说,本书讨论的是人们在现实世界的行为方式。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种新的看待、判断以及衡量这个世界的角度而已。”大众对经济学,尤其是这种生活经济学的关注度,从“得到”薛兆丰老师的294,456名经济学课购买者就感受得到了。199元*294,456=58,596,744元 J
至于要当商品、卖方还是卖方,就取决于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