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警的初心是什么?
从前,在某个基层派出所有这样三个年轻民警。当他们被旁人问到自己是在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他们分别是这样回答的。
第一个民警回答:“我就是在派出所混口饭吃的。”
第二个民警回答:“我干的就是抓坏人、维护治安的活。”
第三个民警回答:“我的工作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百姓保平安。”
二十年后,这三个年轻民警的人生轨迹,各有不同。
第一个民警依然是派出所里的一名普通民警,每天盼望的就是不要出事,准点下班回家。第二个民警也在派出所,升任所长后,他依然每次行动都冲在最前面。第三个民警现在是公安局的领导班子成员,他带出了不少徒弟,百姓提到他的名字时,总是赞不绝口。
在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眼中,最重要的无疑是第三类人,因为他们的愿景与组织的愿景是统一的。愿景即初心,当时的德鲁克瞧不上前两者,因为他们没有宏大的初心,成为不了好的管理者。
而其实,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管理者,不是每一个民警都必须有宏大的初心。
多年以后,92岁的德鲁克想法有了些不同。他在《他们不是雇员,他们是人》一文中提到了两个观点:1、对于任何组织而言,伟大的关键在于寻找人的潜能,并花时间开发潜能。2、要尊重人,才可能真正把人的潜能释放出来。
二、初心还是要有的
让我们来想想一个场景:
有这么一张纸,上面画了三根线段,这三根线段构成了一个近似的并没有完全闭合的三角形。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把这三根线段看作是一个三角形呢?
因为这是格式塔心理学中的“闭合律”在我们的意识中起了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世界就像一张永远也做不完的完形填空的试卷,而我们在看到这张试卷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把那些空格填满,让这张试卷看起来完整、通顺而有意义。
1927年,格式塔心理学派中的心理学家布鲁马·蔡加尼克做了一项后来非常著名的实验。她给参加实验的每个人布置了15~22个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比如写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将一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珠子按一定模式用线串起来、完成拼板、演算数学题,等等。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时间是大致相等的。其中一半的任务能顺利地完成,而另一半任务在进行的中途会被打断,要求被试者停下来去做其他的事情。在实验结束的时候,她会要求他们每个人回忆所做过的事情。
结果十分有趣,在被回忆起来的任务中,有68%是被中止而未完成的任务,而已完成的任务只占32%。这种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现象,被称为“蔡加尼克效应”。
对于上文的那三个不同的民警来说,为何他们后来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或许影响因素众多。但毫无疑问,影响他们最深的,肯定是他们各自不同的初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三、如何面对诱惑?
初心并非万能,特别是在诱惑面前。
从前,有一条恶龙,每年都要求村庄献祭一个童女和众多金银珠宝,否则就祸害村民。为了大家的平安,每年,村民们都不得不推选一个勇士去献祭品,同时让这个勇士尝试与恶龙搏斗,以绝后患。
遗憾的是,每一年,勇士都是一去不复返。
这一年,又一个勇士出发,有胆大者悄悄尾随。却见勇士将祭品送进了龙穴后,与恶龙展开了搏斗,并最终杀死了恶龙。
正当这尾随者想要欢呼庆祝时,却见那勇士坐在恶龙的尸体上,看着一地的金银珠宝,慢慢慢慢,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变成了下一条恶龙。
我们能勇斗恶龙,却不一定能在一地的金银珠宝面前,克制住自己也变成恶龙的冲动。更何况,心理学家们早有研究结论,一万元的月薪究竟会使你沾沾自喜抑或愤愤不平,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它的真实购买力,而仅仅取决于你的同事和你的亲朋好友们挣得比你多还是比你少。
有人说,当警察的要慎重交友,别过多接触富人商人,这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
魏晋年间,高士孙登在河边遇到一名樵夫。孙登问这名樵夫,你就这样度过一生吗?樵夫答道,我听说圣人从无企求,只以道德为本心罢了。我砍柴度日,难道还有什么值得同情的不成?
我们不可能要求我们的民警都成为圣人,但我们能想办法让我们的民警更能抵抗诱惑。想要我们的民警更能抵抗诱惑,不能单靠工资待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树立绝对忠诚的理想信念,端正民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鼓励民警干事创业实现自我价值。
四、建立使命感仓库
这是一条人性化的道路,通向的是每一个民警的使命感仓库。
如何建立民警的使命感仓库呢?
在我们每一个民警的心中,找一个位置,安放我们从警以来所获得的每一点感动和骄傲。
例如,帮助群众后群众说的一声:“谢谢你,警察叔叔!”例如,妈妈在得知做警察的女儿追回了被诈骗群众的财物后说的一声:“我为有你这样的女儿而感到自豪!”又例如,见到之前被自己及时拦住没有犯罪成功的人现在过上了好生活时自己心中的欣慰……
有了这个使命感仓库,即使再苦再累,只要把仓库中存放着的一点一滴翻出来,细细回忆,身为警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坚定不移。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诱惑能够让勇士堕为恶龙,而使命感仓库,能够让民警坚守初心,不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