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卜猫
000
从小到大从书本上和别人那里学来的道理数不胜数,可是生活中貌似还是充满了困惑。
那些花费不菲人力和财力学习来的知识和理念,到底用上了多少,真的执行了吗?
其实到最后,甚至是知道得不多,但是执行力度大、质量高的人更胜一筹。
怎样做到知行合一,是每个人生命力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001理性对抗知识焦虑
每个人能够吸收的有效信息和知识是有限的,与之相比,似乎知识焦虑却很有可能被无限放大。
有谁不怕自己落后?生怕自己少知道了什么信息点,被排斥在某个圈子之外,于是不断把银子掏出来买书、报课、听课,仿佛只有在不断的晕头转向和信息流的冲击中才能解渴,缓解要命的知识焦虑。
其实静下心来想想,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真的需要消耗那么多知识产品吗?
那些讲方法论的课程,励志的也好,时间管理的也好,自己听到之后深以为然的道理为什么不想践行,是听的不够透彻,还是细节方面不够了解导致执行出现了盲点?
人常常会出现知识的幻觉——自以为自己懂了,其实不然。
所以实践的时候,就暴露了自己真正的知识水平。
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回头重复,而不是一味地地毯式吸取新的内容,而不论吸收效果好赖。
002 停止臆断
卜猫已经自己走过了很多的国家,在到达之前,都会在自己的脑海里有很多的构想。
当然到达之后,有幻灭,也有印象的更新,总之,和之前自己的想法有很大的差别。
比如之前有同学告诉卜猫,在巴黎街头说英语会遭白眼,实际情况却是,卜猫遇到的每个人都很尽力地和卜猫说英语。虽然口音还是和法语难分难舍。
传说中这座城市混乱不堪,走在街头行李会被抢,女人会被拐走贩卖到东欧窑子,实际情况是,这个地方非常宁静,各种肤色的人们表面上相安无事。
如果卜猫在行前盲从相信了那些可怕的传闻,就没有那么多亲历的宝贵行程了,而且脑海中关于外面世界的阴影铁定会一直难以破除,阴魂不散。
003 follow-up
小时候在学校,班主任都会让每个同学准备一本《家校联系本》,每天都要在上面反思每天的学习落实情况,由家长签名认可,再交给老师查阅。
现在长大了,老师和家长的角色都交接给自己扮演,能不能对自己负责,能够负责到哪种程度,直接关系到自己能不能在成人世界里成为优等生,甚至尖子生。
如果是自己真正在意的事,除了自己,也并没有第二个会比自己更加关心这件事的进度,可是“关心”这件事偏偏是抽象的,如果能把心里的OS全都显化在一个和这个愿望相关的笔记本上,形成一个“梦想档案”,是不是能督促和促进自己逐梦的脚步?
总之,在容易孤单的成人世界里,大家都要使劲浑身解数重回那个单纯的学生时代,让自己永远处于学习的状态之中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