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了《傅雷家书》(作者:傅雷,朱梅馥,傅聪)傅雷家人之间来往家信一九五五年(24通),以下是摘录。
不要在已经觉得疲倦的时候再force [勉强]自己。多留一分元气,在长里看还是占便宜的。
元气充沛,那么你的演奏也一定会更丰满,更fresh [清新]!
音乐像水,像江河之水,只觉得滔滔不绝的流出来,完全是自然的,而且像是没有终结的。
那是不可解释的,只因为每一个音符的音质里面都包含着一颗伟大的心。
斯坦番斯卡说:“这种天赋很难说来自何方,多半是来自心灵的纯洁;唯有这样纯洁到像明镜一般的心灵才会给艺术家这种情感,这种激情。”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王国维)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一切真实的成就,必有人真正的赏识。
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 [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的一天!惟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
我读过一段当时人描写他的弹琴,说像rock [磐石]一样。鲁宾斯坦(安东)也是身如岩石。
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
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其实perfection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要就是存在于哲学家的理想和政治家的理想之中。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以perfection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即。但能在某一个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或是比较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尚峰按:大成若缺。但问耕耘。)
能够把握到什么叫做脱尽人间烟火的温馨甘美,什么叫做天真无邪的爱娇,没有一点儿拽心,没有一点儿情欲的骚乱,那么我想表达莫扎特可以“虽不中,不远矣”。
一个人的思想是一边写一边谈出来的,借此可以刺激头脑的敏捷性,也可以训练写作的能力与速度。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
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的称过。
磨难人最厉害的莫如unknown [不知]和uncertain [不定]!
事实上,Chopinist是不可能教出来的。谁能感觉到,谁就有。
比赛的结果往往不是比赛的情况。拿名次来衡量是要上当的,尤其是这一次的比赛,更不能以名次来衡量一个钢琴家。更有个性的艺术家,常常名次反而靠后。历次比赛的情况也可证明。
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爱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多少读者来信,希望我多跟他们通信;可惜他们的程度与我相差太远,使我爱莫能助。
一个人往往对有在手头的东西(或是机会,或是环境,或是任何可贵的东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了的时候再去后悔!
唯有冷静与客观,终能想出最好的办法。
人的心理是:难得收到的礼,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认为是应享的权利,临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望。
演奏《玛祖卡》就得把节奏,诗意,幽默,典雅,哲学气息,全部溶合在一起,而且要溶合得恰到好处。
越是心平气和,越有成绩。时时刻刻要承认自己是笨伯,不怕做笨功夫。
巴赫和贝多芬后期作品都有极深的哲学气息,神秘和玄学的气息。那是真正伟大心灵最深处的音乐,的确不是容易懂得的。
一个人唯有不求酬报的施与,才会得到最大的意想不到的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