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是迟到的奥运年,哪怕是特殊时期,如火如荼进行的奥运会依然是大家伙关注的重点之一。
奥运会看什么?看点很多。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爱好,过程与结果,……种种选项组合,总有一些不同的兴致点。当然,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可能就数那些夺取最终胜利,拿到冠军,挖掘选手背后的故事,可能是人人自带八卦的属性,人们对类似的花边新闻更津津乐道些。
驰骋赛场的很多选手都是职业,我们看热闹的同时,怕也会感受到竞技体育中竞争的残酷。
就像体操,一个动作,区分难度系数分,以及动作完成分,尽管也存在打分人的因素,相对而言,一切都有量化的标准。正因为有明确的量化标准,所以比较起来就清爽了许多。
中国古话讲“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根本原因就在这,一种纯粹的源于感觉而偏于不可描述的体验各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多选手,在同一个项目竞争,最终只会有一个胜利者,(当然也有并列冠军啥的,属于少数的例外。)
就像今天,我观看了男200m混合泳,汪顺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反超,拿到了金牌。汪顺触壁胜出的时候,只听到解说员激动地说:日本选手领先了90%的时间,最后时刻被汪顺反超。在这个项目中,之前汪顺从来没有战胜过对手。想想吧,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意外的惊喜。
这也是体育比赛一个特别的魁力,绝大部分时间你领先,也不保证你笑到最后。
而汪顺本人,这是第三次参加奥运会,也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打得更拼命,也终于把奖牌的成色成功更换。
那今天,我想说的话题是,在人生这个赛场上,我们需要像那些职业运动员一样,在漫长却有限的职业生涯中,要想取得突破,单纯靠意念,靠想像肯定是不行的,一定得在日常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不单单是吃苦,还得有先进的技术,从而开发出自身的潜能。
相对而言,普通人的学习跟那些职业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其中的辛苦程度真的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其中很多的训练是枯燥乏味的,当一个人成长到一定程度,要想有突破,恰恰是需要在细节上更加精细地扣,严谨到苛刻吹毛求疵的地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于在革自己的命。
我们常说积习难改,积重难返,最终人都是死在自己长处上,比如说淹死的人多半是会水的人,为什么?就在于你有太多的执念,自以为是,但是环境其实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么一个猝不及防,就出了意外。
这其间胜出的人,绝对不是埋头苦干,而是实干加巧干的人。
这中间,变通能力,大胆创新的勇气决心与信心,在比赛中,我们看到举重的石智勇,最后一把挺举干脆要了破纪录的198公斤,结果一举两得,破纪录加金牌。同样是举重,中国选手六次成功试举成功,却错失金牌,原因只是策略太保守,跟实力无关。
我们最后来一个小小的总结:
①没有结束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可能反败为胜,笑到最后,可能一路领先,赢了大部分时间,结果却出乎意料。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
②从来基础都是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时时回归基础,在此基础精雕细琢,以期精益求精,突破升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③有时候,突破常规,打破认知局限,跟实力无关,只关乎信心,决心和勇气。“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