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课堂有几个现象值得思考。
先说积极的。我在每个班都布置了自愿参与“我来做老师”的校内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第四课中任选一个项目来讲课,小组内合作找资料,做课件,整理知识点。从布置的时候,五、六班的学生就是欢呼状态,很乐意尝试,三,四,七班则是哀声一片。最终三班只有一人参与,五班五组,六班有三人,四班、七班无人参与。参与意愿与数量成正比,也与学习成绩成正比,不得不感叹对有些孩子来说任何新的学习尝试都是困难的;而五班孩子始终坚持团队作战,从分享质量来说也是最高的。尤其是分享“尊重他人”的小组,列举了很多班级里的故事,还强调“看破不说破”,只分析现象不干涉个人,很明白资源选择的原则和学习的目的,整个分享过程很有“老师范儿”;六班参与分享的两个孩子也试图用身边事例,可是由于自己的行为不太恰当,站姿弓腰塌背和、语言随意性等反倒成了反面教材,课堂氛围过于嬉闹,这大概也是个人风格吧。(三班的分享还未进行)但参与就是胜利,所有的行动者都是值得点赞的。
而从学生的分享中,我也感受到了一点,那就是学生中互相取笑、过分嬉闹的现象很多,平时碍于同学关系,不好意思翻脸,甚至有些学生总是委曲求全。课堂上终于有机会说出不舒服的感受了,并希望相关同学引以为戒。这说明孩子们在处理同学关系上还是缺乏沟通和技巧,有必要对此加以引导。
再说不舒服的。四班上课,一个学生不断说话嬉闹,无奈之下把他叫了起来,问他未来的打算,他哼哼唧唧,学生说他生气了。“奥,生气了,看来说你将来不行,那我们说现在,说当下,你当下也不行啊,没有干正事……”,我话音未落,班级内笑声此起彼伏,关键还笑得别有深意,让人摸不着头脑,我问笑得什么?前面的两个女生提示我,“老师,当下,当下”,这怎么了,我懵了,然后她手一指,哈,“裆下!”绝了,从教这么多年,那么多班级,从来没想到过“活在当下”竟然变成“裆下”!难怪有的学生笑得都直不起腰,可是我却被着实恶心到了……
课下与刚接班的班主任交流,结果被告知这个班风气着实不好,作为化学老师的他,在该班上课,每次冲刷试管都不能完整完成,用刷子投刷一次就停止,再刷就会出现猥琐的笑声……无语无语……
这是性教育的缺失还是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或者家庭教育的空白,都有吧!初三学生会出现对性的好奇很正常,可把任何的话语或者行为都联想到性,就不太正常了,关键看学生状态还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班级大部分人的“笑点”,这就不是小问题了,扭转起来很有难度啊!
课堂真的是个小社会,小舞台,孩子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还学习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体味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慢慢地确定着自己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