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一个下午,我在手机上看到美国共和党政治战略家卡尔•罗夫在《华尔街日报》上写的一个小故事。
在2005年新年的夜晚,布什总统问卡尔:“你的新年决心是什么?”卡尔说:“作为一名抛弃了阅读习惯的读者,我2006年的目标是每周读一本书。”
三天以后,在办公室相遇,总统问卡尔:“我读到第三本了。你读到哪里了?”
布什总统将卡尔的新年愿望看成一场比赛。那么结果如何呢?
在那一年年底,布什总统读了95本书,卡尔读了110本书,显然总统输了。总统坚持说自己输了是因为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他太忙了。
一年阅读95本书,相当于每周两本书。人们都会感慨自己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可是你再忙,会比国家总统还忙吗?
斋孝滕说:“读过一本书的人和读过1000本书的人,他们读书的质和量当然不同。阅读速度不同,理解力上也会出现巨大的差异。”阅读速度慢,阅读量太少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养成阅读习惯。
印南敦史以每年700本以上的阅读量享誉盛名。他是《快速阅读术》的作者,是日本《生活骇客》、《新闻周刊》等多家网络媒体的主笔书评人,在这本书中,作者结合自己5分钟读一页到每个月读60本书并且撰写书评的亲身经历,公开介绍自己快速阅读,过目不忘的阅读术;以及年阅读700本书的阅读习惯。
《快速阅读术》一书中,让我最受启发的并不是快速阅读术,而是印南先生个人阅读习惯的养成方法。
养成严格的阅读习惯,自律的人生更美好
每次打开Keep的时候,首页就会跳出一句话:“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自律是为了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印南先生一年阅读700本书,不是一蹴而就的成果。他在收获成功的果实之前,肯定也种下了努力的种子。
他将阅读分为时间、环境、书籍、采集、回顾、整理等6个主题。然后用自己持之以恒的自律,严格的坚持阅读习惯。
01 阅读时间
先生认识到规律的重要性,因此提出,不仅是读书,任何习惯的养成,最重要的是在同一时间做这件事。
将每一件事和固定的时间形成一个主题,在每一天的同一时间去做,让大脑和身体形成习惯,就像我每天坚持十点睡觉,如果十点还没上床,我的大脑和身体都会提醒自己。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将阅读时间固定在大脑清醒的清晨,如果你每天五点半起床阅读,就会形成生物钟。
只要你的心理有意识的做这件事,养成习惯一个星期就够了,我现在每天5:30起床,基本不需要闹钟叫醒。而且,清晨阅读和写作的效果非常好。
02 选择环境
确定好阅读时间,那么就该考虑阅读环境。如果你早上五点起床,然后躺在床上阅读,可想而知,半个小时以后,你可能已经沉沉的进入回笼觉状态。
很多作家提倡去咖啡店阅读,因为咖啡店的灯光很柔和,环境幽静,而且弥漫着咖啡的香味。喝着咖啡,让自己的精神也变得很好,然后在这种环境下集中阅读,效果也是显而易见。
图书馆和书店也是不错的选择,安静的环境,给你舒适的阅读体验,大量的图书,刺激你的大脑,提醒你阅读。
03 主题阅读
日本作家斋藤孝在《超级阅读术》中说:“书是通过知识来阅读的,因此,读书的过程有着积累知识的实质性意义,数量上的积累带来质量上的变化。”
书读的多了以后,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所付出的辛苦也就少了,当你集中精力读完6到10本书同一领域的书,这样你对该领域的知识也会有一定的了解。
知识是相通的,当你读的书多了,你也能迅速理解新的内容。我最近在读关于提高读书技能的书,大概读了8本左右,我发现很多的速读技巧和读书笔记的方法大相径庭。
因为有了大概了解,在读新书的时候,就会很容易找到书里作者不一样的观点和新的见解。在主题阅读中自己的思考能力也明显提高了。
规划主题阅读的书籍,很大程度上会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关于主题阅读,印南先生提出9:1的选书原则,选择9本同一个领域的书籍,一本小说或者全新领域的书籍,开展一周主题阅读。
每周固定一天,制定完善的阅读计划,严格按照一天一本,一周6-7本的速度进行阅读,并且在每天阅读完以后,写一篇书评或者读书笔记,及时输出,加深阅读印象。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主题阅读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的了解该领域的知识,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串联,将该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提炼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意。
在大量阅读后找到自己的擅长和喜欢的领域,而且主题阅读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最佳方式。
04 一行采集
采集的最佳方式是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本质是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以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提炼,将作者倾注心血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读书,做笔记,就像阅读路上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只读不记只能走的快,不能走的远。
著名学者章学诚在《章氏遗书》中写道:“读书如不及时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没有踪迹。”读书,如果只读不记录,不管读什么样的书,在一段时间以后都会统统忘记。
印南先生在本书中提出“一行采集”法,他认为快速、深入的阅读,开始于摘录。
“一行采集”最大的亮点是,“读书之魂,凝于一文”,将传统阅读中的记忆转变为记录,使用“呼吸式阅读法”一边阅读一边记录,就像人的呼吸一样,一边吸气一边呼气。
“一行采集”将读书看作是一场探宝行动,在阅读过程中,刻意寻找激发共鸣的精彩内容,思考其亮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为一行评论,用简明扼要的摘抄和评论记录一整本书的精华。
05 定期回顾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训诫弟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好的学习习惯是温习旧知,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自我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的笔记,总能体会到新的东西。
作者在本书中强调定期回顾。以两周为单位,每读完12本书,定期回顾自己记录下来的摘抄与感想。
这样回顾的好处在于,如果你读完一个领域的12本书,那你对这个领域的知识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通过联想,可以更好的串联知识碎片,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每一次主题阅读都能形成一个有关联的知识体系。定期回顾以后,很容易发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籍、自己赞赏的主张,以及可以确定自己以后专攻的领域和需要尝试的新领域。
06 按时整理
小野在《极简力》中提到,“只有不持有,才能看清每件事务的价值,以及对你的意义。”对于整理书籍也是一样,只有舍弃才会更爱书。
爱书的人都喜欢收藏,看着书架上摆满各种各类的书就觉得很满足,但是与日俱增的图书也会带来不便,很多书你可能再也不会翻看,有的书想经常看,却发现被其他书夹杂在书架上。导致寻找真正喜欢的书,反而变成一种麻烦。
作者提出每三个月一次定期整理书架的原则,将三个月里不会再读的书统统整理出来,甄选出时常想看的书籍,用显露书脊和按时间排序的基本原则,摆放在书架上,这样,每次想找的书也一目了然。
当你舍弃自己不需要的书,你才会看见真的自我,在每一次的整理后,遇见每一本想要珍藏的书,才会在这个过程中见证自己的成长。
以上6点是印南先生长期坚持的阅读习惯,十年如一日,严格的要求自己,才有了7000本的阅读量,也因为自律,才能做到每天阅读两本书并撰写书评。
所有的成功绝非偶然,每一个光鲜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坚持和努力。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书,有精彩,有曲折,有迷茫困顿的黑夜,也有醍醐灌顶的清晨。有时候,只是一个瞬间,突然觉醒,然后开始决定自律。
村上春树,他在开始专职写作的同时,开始练习长跑。他在《当我在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中写道:“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就寝,这样一种简单而规则的生活宣告开始。”
他按这样的作息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天清晨思绪最清晰的时候,坚持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因为自身的自律,每年创造出许多佳作。
格拉德威尔在他的著作《异类》中讲到一条公式:刻意练习*10000小时=世界级技能。如果你想在某个领域成为顶尖级人物,就需要坚持自律要求自己刻意练习。
乔布斯、李嘉诚也都以近乎苛刻的自律著称,他们几乎都会坚持5点早起,在精神最好的时候,高效完成最重要的工作。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认清自己的惰性,树立自己的目标,确定自己的方向,养成自律的品格,坚持阅读的习惯,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时间是最好的裁判,每个人都是24小时,不多不少。你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他都会给你打出一个公平的分数,在每一个不确定的当下,做自己确定的事情,期待未来无限可能。
印南先生说:“只要摘去无意间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你就有机会发现一个随心阅读的自己。”
所以,请统统丢掉你身上那些不适合阅读、没时间阅读、为阅读而阅读的标签,做一个随心随时阅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