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每逢提到唐朝,无一不惊叹于其浩如烟海的诗词文集与非凡的诗歌艺术成就,唐诗三百首更是成为自每一位中国娃娃呱呱坠地起便陪伴左右的必读书目。空前绝后的诗歌繁盛时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才子佳人,无论是妇孺皆知的李杜二人,抑或是“诗魔”白居易,都化作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璀璨明星,在诗歌的领土上永远的大放异彩。而有一位诗人,或许不及太白的飘逸洒脱,诗歌中亦没有子美家国之思的沉重,但在我的诗歌学习历程中留下一个神秘又华丽绚美的姿态,他就是温庭筠,被王士祯誉为花间鼻祖的飞卿。
一生十五次科举却屡不进士的才子在开放性与机遇性都明显强于前朝的唐代着实少见,而温庭筠是也。陈廷焯在《词坛丛话》对他评价道“终唐之世,无出飞卿右者,当为《花间集》之冠。”《白雨斋词话足本》卷七又言:“飞卿短古,深得屈子之妙;词亦从《楚骚》中来,所以独绝千古,难乎为继”。可纵使他才华千万条,也经不起他恃才放旷品性的一番折腾,由于一向“乐于助人”的性格,温庭筠参加众多科举考试时也从不把规章制度放在眼里,在《唐樜言》这本历史资料当中有记载道唐宣宗九年,温庭筠照常参加科举考试时,主考官早已听闻温庭筠惯于帮人当枪手一事,便将温庭筠放在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监考,不料温庭筠考完便在考场外面炫耀宣称自己帮助了八个人考试,最终导致所有的主考官都被降级,被称为“温八叉”“救数人”的温庭筠由此也同科举仕途之路分道扬镳了。
但才气是不会被暗淡的仕途之路所遮掩的,记得初中学习望江南这首诗歌时,我就被那句如梦似幻,凄婉绵长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所吸引,尤其在老师对他的描述中,找到了一位不不可多得的宝藏诗人,老师是这样说的“温庭筠他最善于写儿女情长,妇闺幽怨的诗,这和他放荡不羁的生活作风和交往女子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他平时常出入于青楼寻乐,因而他善于用女子的角度去描绘无尽思怨。”直到那时,我才反应过来写下这曲折绵长妇闺怨的竟是一风流男儿身!我惊叹于他对女性心境的深入了解的同时又不免将他与才女鱼幼薇的一段扑朔迷离的情感经历联系在一起,这诗,究竟是不是为老于修道院,苦思飞卿的鱼玄机所作已无从考证,只剩下诗句中真挚哀怨的诗句在诉说着这段不是爱情却比爱情真挚的感情。
除了女子情,我发觉飞卿也是善于写柳的,“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与借柳传送别留恋之意的古人比,温庭筠笔下的柳又生出另一番风情,此处是无需翻译的,只须看着读着品着便是极好的,在我看来,温庭筠的诗同平白直叙的现代白话文是互不相容的对立姿态。
“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失意一生的温庭筠是否知晓
有一天,也有一个人会因他的经历而入骨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