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西游记》,读出万千情。两堂精彩有趣的《西游记》读书分享,让经典的魅力再次闪现,虽是初中生孩子,虽是出身农村的孩子,但个个伶牙俐齿,个个能说会道,活灵活现的课本剧表演,生动有趣的解说,图文精妙的思维导图……让一部《西游记》在孩子眼中解读、手中描摹、心中建构。
两节课都是解读《西游记》,主题相同,策划却又有不同。年轻的魏老师借《西游记》展开了一场感动西游颁奖典礼,孩子们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颁发相应的奖,别开生面的策划,使得西游人物在孩子们眼中更加生动可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抒发个人获奖感言,更进一步融入到了西游中体验人物特征。一场“三借芭蕉扇”课本剧表演,虽没有华丽的衣着与精美的道具,但从学生的身、行、音等方面,不难看出他们对于角色把握的精准。在课堂上,我很惊讶孩子们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青春的模样在这两堂课中展现的那么迷人。第二节陈老师的课堂上,老师也是客串,主要时间留给学生,学生分组展示,从音乐辨识演唱到人物分析,学生通过展示自制的思维导图,让寒假的阅读成果充分呈现。特别是第二节课能从西游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品质上升一个高度,分析当下我们应该怎么活,活出真我,在课堂上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取经一路坎坷渗透梦想励志教育,一堂阅读课又引发无数遐思……后来知道,这所学校寒假里是师生共读了《西游记》,怪不得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能洋洋洒洒,口吐莲花,镇定自若的讲述自己所知道的西游故事。
领读,是引领,更是共情。在阅读这条路上,我们走的摇摇晃晃。而“领读者”书会却一直在坚持着,当我在楼道展出的作品中看到装帧精美的领读者文摘,学生读书笔记,《领读者文集》等,不禁感叹,能坚持做下去的真的是特色。在我们日渐被挤占的阅读时间中,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细水长流的阅读看似波澜不惊,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长期的坚持,必然搭起来阅读的地基,当孩子们多年后面对新高考时,因为深厚的阅读功底自然迎刃而解。老师作为领读者,首先自己得爱读,还能及时把好作品分享给学生去读,我们怎么能让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去要求学生读书呢?在引领者中,不乏有爱阅读的孩子,也可以成为班级读书的引领者,在读的过程中,因为领读的先导,其他孩子潜移默化读起来,若老师再能辅以必要的阅读指导、阅读奖励、阅读总结展示等形式的读书活动,师生各自分享阅读感悟,能共情体验作品主人公命运,那么我们的领读就是成功的。
领读,有选择,有甄别。这方面,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的阅读书品参差不齐,阅读兴趣各异,面对书籍市场上良莠不齐五花八门的阅读素材,应该读些什么,老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各年级都有推荐书目,我们的课本中快乐读书吧有共读书目,阅读课中要读省教材《阅读》,还有“1+X”群文阅读读本,阅读课一周只有一节,更多的读书时间就需要课余完成。因此,必要的家庭伴读也少不了。我认为,课本读书吧推荐书目还是很值得一读,毕竟名著经典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淬炼经得起考验的。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后的读书吧里介绍的三本书《鲁滨逊漂流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与课本选文相关,学完单篇作品节选后,老师完全可以推荐学生课后继续深读,三本书最少一个月时间完成,完成后可进行读书分享交流,这样加深印象也能提升阅读能力。
领读,贵坚持,需韧劲。在参加“领读者”工作室关于“领读”需要韧劲的讲座后,我深深认同这一点。全民阅读的当下,阅读需要宏观的肯定,更需要小处着手的坚持。在学校里若能持续深入推进阅读工作,从教学管理层面留足学生阅读时间,开展系列阅读活动,久久为功,这所学校无疑在精神层面上是领先别人的。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突击,只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阅读体系的建立不是一天两天,是长期实践应用的总结,既要分学段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还要在细微处夯实阅读基础。最主要的还是时间的保障,将读书时间还给学生,暂别题海战术,以读书滋养学生灵魂,短暂慢节奏沉浸式阅读,久而久之,定会收获阅读的红利。
我现在突然有点明白“领读一生,领先一步”的道理了,阅读是生命的大课,无论哪个阶段,我们都应该持之以恒,从牙牙学语到耄耋之年,我们读书本,读人生,也读社会这本大书,唯有阅读,人生旅途才不空虚困顿。我们终其一生,一颗有趣的灵魂活的更潇洒,而阅读,带我们摆渡迷茫与消沉,走过荆棘与泥泞。唯阅读,才能拓展生命的宽度与长度,抵达更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