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现象我早就发现,只是当它从我朋友丹丹嘴里传出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个现象具有普遍性,原来孩子们真的特别爱装大人,连大人的歌都抢着唱。
青葱少年的我不像现在的小孩那么“叛逆”,不会质疑学校给予的知识,老师象征着权威,音乐课上只会跟着老师的指挥哼唱着“do re mi fa so”,学着课本上“模范”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世上只有妈妈好、春天在哪里等等,总觉得音乐就是一个调,情绪保持高亢,音乐只有正能量。
是后来,通过我姐的随身听接触到其他音乐,发现音乐并不是一个样,因表达的内容会产生不同语气不同情绪,儿歌启蒙了我对音乐的认知,但局限了我对音乐的想象力。
//
同一个世界,同一批偶像
一年级的外甥和我同龄的朋友有一样的偶像,喜欢TFboys、鹿晗和吴亦凡,他们喜欢的理由还惊人的相像,因为帅因为长得可爱,7岁的他会用花痴脸去跟我形容他的偶像们如何如何的肤白貌美,声音如何的撩人,满屋子贴满他们的海报,电脑放着他们的MV跟着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不像当年的我们看个电视还要跟父母玩心理战,现在的小孩比我们更加掌握自由,做完作业就可以就看电视时长问题和父母有商有量,iPad、智能手机人手一台,获得资讯的速度与我们成人不相上下。
各种卖偶像卖人气的综艺节目成为00后这代少儿们的下课谈资,偶像在这代人心里变得更为立体,他们对偶像的认同感更为浓烈,认同这个人的价值观,并且崇拜他的音乐。他们不满足于校园推崇的儿歌,而是喜欢偶像们的音乐,并一路跟随哼唱。
//
就跟大人一样,因为我已经长大
外甥只喜欢唱大人的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回想起当年的我也是想快快长大,偷穿不合脚的高跟鞋,在嘴上练习妈妈抹口红的技巧,讨厌被人称小孩心里鄙视那些看轻自己的大人们。
孩子们喜欢唱大人的歌也是想证明自己成熟了,旋律单调无味、歌词抽象且没有代入感的儿歌连小孩都觉得幼稚,虽然对有些大人的音乐里歌词内涵他们尚不清晰,但是旋律没有单一的重复、演唱者声音没有过于幼稚童真,他们更愿意去练习,不用扯着嗓音在一堆亲朋好友中演唱儿歌才是真正解放的事。
//
那些音乐节目展现了音乐的多元
最近外甥迷上了一档少儿民歌音乐节目《歌声的翅膀》,同龄的孩子展现了什么是天籁之声,纯真清澈的声音配上文化沉淀已久的民歌,新鲜的碰撞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一群孩子因为喜欢民歌,通过极具穿透力的再次演绎,在营造怀旧情怀的同时,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二次元少女小雅坤cos郭兰英的经典民歌、来自马来西亚的王正尧有一个家庭乐队,她把摇滚融入民歌、九岁男孩吴耀杰用原创歌曲《我只是个孩子》对爸爸妈妈表露真心话。
音乐节目让孩子们懂得了音乐的创造力,音乐形式不止于课本里的儿歌,还有民歌、摇滚、流行乐等等,此刻音乐不分大人小孩,他们的选择变得多元。
充分的表达空间给予孩子直抒己见的权力,用音乐去表达显得比较“高级”,他们会哼唱能代表他们心情的音乐,新生代偶像有这么多00后的乐迷也是因为歌词有共鸣,像被读懂了内心的对白,偷偷傻笑默默跟随。
话题:来聊聊你的外甥爱唱什么歌,说不定和我的外甥喜欢一样一样的。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