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应该多少都会有不适应,甚至有的还会有反抗的情绪。孩子从降生开始就从未离开过家人,突然去一个陌生的环境,跟一群陌生的人呆一整天,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这确实是很恐怖的事情。但是,有多少家长能够体会孩子的这种心情?就算能够体会也只能用强硬或者过度宠溺的方式去促成孩子的适应,极少数会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入园前让孩子熟悉环境以及了解“规则”。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的作者在女儿圆圆入园前,为了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向往,多次不动声色地带孩子到幼儿园外看孩子们做早操;为了让孩子熟悉并了解幼儿园的环境与日常,她还想办法在孩子们午休时带女儿进去看看。进去之前,她跟女儿说,小朋友们都在午睡,我们说话要小声点,不能吵醒她们。
她带孩子进教室,看小朋友们都睡觉,就低声问孩子:“你看孩子们都睡觉了,大家一起睡觉好不好?”圆圆说:“好。”接着又问:“如果哪个孩子不想睡觉,乱吵,弄得其他小朋友睡不着,那样好不好啊?”圆圆说:“不好。”然后她指着地上整齐排放的小鞋子说,睡觉前老师会让小朋友把鞋子放整齐,你觉得胡乱放好还是整齐好?圆圆说:“整齐好。”她接着孩子的话说,对,如果乱扔乱放,不仅不好看,小朋友醒来了,也不容易找到自己的鞋子。
后来,作者又带着孩子在教室里简单参观了一下,看到所有玩具都整齐装进了筐子里,所有的杯子都整齐排放在饮水机旁边的架子上,这些她都一一指给女儿看,让她感觉到整洁和条理。
在回家的路上,她还趁热打铁地引导孩子,对孩子说:“家里就圆圆一个孩子,有时候你不想午睡,妈妈也由着你不睡。在幼儿园里,一个老师要照顾好多个小朋友,如果有点小朋友睡觉,有的小朋友不睡觉,老师就不知道该照顾谁了。宝贝,如果老师让小朋友睡觉,你应该听老师的话去睡觉呢,还是在家里一样说我不想睡?”圆圆想想,说:“去睡觉。”
类似作者这种引导式的“定规矩”,我想很多孩子都会接受,因为这不只是摆事实,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参与其中、并且通过孩子自己的思考与选择来定的规矩,是孩子也认可的。相对来说,一般家长那种“以后上幼儿园了,你要乖乖听老师的话,要自己动手吃饭,要好好睡午觉,不然老师会批评你,其他小朋友也不和你玩”是多么地生硬而具威胁性,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幼儿园充满约束与难题,进而增加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与反感。
还有,也许为了让孩子尽快接受幼儿园,很多家长都会说:“妈妈要上班了,宝宝去幼儿园跟小朋友们玩,等妈妈下班了就来接宝宝!”这样的话,有些孩子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但是也许心里都会有一种认知:“上班是谁?为什么跟我抢妈妈?”书中作者就体会到了孩子的这点心思,所以在带孩子入园之前,她不仅带孩子去了幼儿园参观,还带孩子去她上班的学校去,让孩子了解妈妈的“上班”所谓何物,知道她在幼儿园时妈妈到底是在干嘛的。让孩子了解、熟悉、参与这一切的转变或者选择,她会更容易接受,就算不想接受,天生想要讨好父母的孩子也会努力去接受。
新学年伊始,幼儿园门口总是特别热闹,小朋友在父母的带领下,步入人生的新阶段,这本身应该是很喜庆的事情,但是面对新朋友、新环境,有的孩子一时之间很难接受,各种哭闹、不愿意,最后甚至闹得家长都跟着孩子泪流满面了。接下来的日子,每天上学都哭闹,长辈再不忍心也要硬下心来让孩子慢慢适应,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也许孩子“适应”了,不再反抗了,但是谁也不敢保证“上学”这事没有在孩子的心里留下隐影。
所以,我觉得作者给孩子打“入园预防针”这种方法很值得借鉴。人对未知总是充满恐惧的,孩子尤其是这样,入园前先带孩子参观、了解幼儿园的生活,揭开幼儿园的神秘面纱,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那个环境。各大幼儿园也可以尝试设立“开放日”,让即将入园的孩子、家长看到幼儿园的日常运营,这对即将到来的教学应该也会更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