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珍贵彩照,浸满历史感,我看了三遍
▲人物肖像六幅 。拍摄时间:约1870年,摄影师:威廉·桑德斯。
▲老先生留着螺旋状的长指甲,只有不需要劳动的人才能拥有这样独特的癖好。拍摄地点:福州,1895-1900年,摄影师:佚名。
▲六位满族妇女在自家庭院的八仙桌边享用美食,左右两边站立着一老一少的仆人,面露疲倦之色。拍摄地点:北京,1871年,摄影师:约翰·汤姆逊。
▲在山西梅苑这座精致的花园里,站着十几位文人。拍摄地点:山西,1900-1920年,摄影师: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
▲郫县城门,拍摄地点:四川成都,1917-1919年,摄影师:西德尼·D·甘博。
▲市场上的人群。拍摄地点:中国重庆铜梁县,1917-1919年,摄影师:西德尼·D·甘博。
▲城隍盛会中中的龙头。拍摄地点:中国重庆铜梁县,1917-1919年,摄影师:西德尼·D·甘博。
▲挑水的人们。拍摄地点:中国重庆,1917-1919年,摄影师:西德尼·D·甘博。
▲上海,带木枷的罪人。这四名犯人使用手铐锁在一起的。他们身后是一位缠着红头巾的英国印度巡铺,人称红头阿三。
▲劳动者在凉棚下吃饭。拍摄地点:北京,1917-1919年,摄影师:西德尼·D·甘博。
▲福利院的弃婴们。拍摄地点:北京,1917-1919年,摄影师:西德尼·D·甘博。
▲玩跷跷板,威尔金斯夫人。拍摄地点:中国广东汕头, 1917-1919,摄影师:西德尼·D·甘博。
▲大夫正为女病人把脉诊病。旧时,男大夫为女性诊病,接触其身体时,手部为最极限之部位。拍摄地点:陕西汉中,1904-1914年,摄影师:南怀谦神父。
▲男人理发称作“剃头”是从清朝开始的,剃头颅前的头发,脑后留辫子以示归顺清朝。拍摄地点:北京,1902年,摄影师:佚名。
▲踩水车。拍摄地点:中国重庆安居镇,拍摄时间: 1917-1919,摄影师:西德尼·D·甘博。
▲打谷子。拍摄地点:四川成都,拍摄时间:1917-1919,摄影师:西德尼·D·甘博。
▲收购古董,古玩商上门收购古器后,再将收购的古董转手卖给热衷于收藏中国古器的日本和欧美收藏家。拍摄地点:北京,1871年,摄影师:约翰·汤姆逊。
▲数铜钱,清点铜钱需分类,并用线绳串起。拍摄地点:山东,拍摄时间:1890年,摄影师:佚名。
▲担鞋子。拍摄地点:四川省理县甘堡乡,拍摄时间:1917-1919年,摄影师:西德尼·D·甘博。
▲这组题为《春游》的照片,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批彩色照片。拍摄地点:杭州,拍摄时间:1937年,摄影师:金石声。
清末民初大部分留下的“彩照”,是黑白胶卷拍摄后再逐一手工上色的,明暗和色彩搭配并不十分精准,和实际情况有所差异。最后一张是1930年后真正用彩色胶卷拍摄的照片,看起来比较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