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单位有一个保安A,特爱夸夸其谈,朋友说你和他聊十句,有九句半是假的,还有半句需要斟酌一下。
还有这么离谱的人?
朋友给我举例说明:A说他爸参加过越战,每逢春节市领导都去他家慰问老战士。他说当年自己考大学差了两分,一气之下没有复读,去了南方打工。三年挣几百万,又被朋友骗光,看透世事心灰意冷,当个保安图个轻闲。
有天,A父亲到单位给他送东西。他正巧不在,一个同事和他父亲闲聊几句,才知道他父亲就是机械加工厂退休老工人,一辈子连省界都没跨出过,更何况国门呢?见到最大的领导就是厂支部书记。A呢,是中专毕业。高中都没上过,又何来高考一说?南方到是打过几天工,挣点小钱,全部赌博输光了,欠了一屁股外债,还是老爸用退休金给还的。
朋友总结道:“你说这样的人是不是奇葩?”
其实,生活中像A这样的人很多,只不过没有他编瞎话那么离谱罢了。很多人都会说一些给自己脸上擦粉的话,下意识的高抬自己几句,好让别人高看自己几眼。
朋友Y出生在小县城,北京读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一家外企工作,没日没夜干活,省吃减用度日,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首付款。
交房款的那一天,他和母亲通了电话,母亲转达了父亲对他的叮咛:“你爸说你已经很优秀了,不要把身体累坏了。”
他说听到那话的时候,眼角立刻湿润了,一身的力气都被泄光。
那一瞬间,他才发现自己拼命学习,不是向往大都市生活,努力工作也不是为了挣钱买房,这一切不过是想听到父亲一句表扬的话,成为父亲的骄傲而已。
相信有很多人和Y一样,时刻将自己绷的像拉满的弓一样,活得很拼命,最终所求的不过是自己在乎的人一个肯定罢了。
保安A的自欺欺人,朋友Y的寻求肯定,仔细思考不难发现,这是源于我们内心对自我的不认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喜欢从别人眼中找自己的定位,自己的价值,自己存在的意义。
朋友F也曾走过这样一段弯路,在别人的评价中塑造自己。
早些年,F入职的单位学习氛围不是很好,同事们喜欢购物聊天扯八卦,她很不擅长这些,显得极不合群。有好心人提醒F,你何必那样清高呢?你再这样下去,就会被孤立。
于是,F试着去加入公司各种“购物团”“妈妈帮”“八卦营”,试图迎合大家。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更不快乐了……她告诉我,夜深人静时内心的空虚感总是排山倒海袭来,她常常在梦中哭醒,感觉丢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了,她又重新做回自己,在离群索居的日子里,她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取得与工作相关的所有资格证书,换了一份更好的工作,身边也慢慢聚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F回过头看来路时,对我说:“任何境遇之下,做自己总是没错的!”
当我们拼命的向外表现自己,极度渴望被认可,被接纳,不过是自我价值感低下,缺少自我认同罢了。
那么如何接纳自己,提升自我价值感呢?
第一,你要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武志红说:假若你很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那么这并不是天然的,而是你成长的历程中形成的,去检视一下你的成长历程,这会帮助你从对别人的评价中解脱出来,投入地去做你喜欢的事。
你对自己的不认同,是因为在你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受挫的孩子,站在原地哭泣,你要回去抱抱他,告诉他“放下才能前行”。
第二,以本性和这个世界接轨
记得曾听过某电影学院教授讲座,他说:“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有智慧的人会把缺点转化为特点。比如:潘长江一句浓缩的都是精品,就扎实奠定了他在小品界的地位。”
你要接受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性格也是不同的。有人外向,有人内向;有人八面玲珑,有人墨守成规;性格无好坏,无论是那一种性格,老天都给他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与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改变与生俱来的本性,不若用本性拥抱世界,也只有如此你才能打开壁垒,对外触摸到真实,对内看到自己的本心。
第三,关注点由外转向内,由外求到内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两个概念,关注圈和影响圈。说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等等,但在关注圈内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畴,可以被掌控的又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追求成长的人会将目光投向影响圈,变得积极主动,反之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
张德芬说:亲爱的,这个世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在别人身上,不在种种客观原因,而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把目光由外界收回到自己身上时,内在的力量就开始提升,自我认可度也就一点点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