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愚蠢的事,便是自己感动自己,没有之一。
我刚到北京上班时,在国内一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驻场,我发现平时他们整个所里很少有加班的现象,后来跟他们的负责人聊起来这件事,她告诉我,这是他们所长规定的,所长不提倡加班,只看工作成果,认为加班是无能、工作效率低下的表现(当然年审期间除外)。
我们在学校都清一色被灌输着「只要努力,就能得高分」的观念,所以就有了灯火辉煌的通宵自习室,凌晨两点钟图书馆以及昏暗路灯下的“童第周”。那次聊天是我步入社会后,首次有了“结果导向”的概念。
后来在一次微课堂上,一位老师也提到这个观点,她曾经开过自己团队中的一个成员,她平时非常努力,吃饭时间在加班,晚上熬夜加班,周末加班,翻看她的朋友圈,全是加班的点滴记录,你会觉得哪个企业老板没招到她就是损失,但是该做的工作一样没做好过。这位成员在被开掉那天,觉得很委屈,自己那么辛苦,团队却这么无情。这位老师送她的话是:别努力得只把自己给感动了,这样很危险。
残酷吗?很惨酷,但不这么说,能打醒她吗?为什么你一直努力,却还是没有满意的成果?为什么你每天都很忙碌,却始终看不到终点……你是真的努力了,还是,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就像《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没把工作做好,被女魔头训哭后跑到奈杰尔那里诉苦,反被奈杰尔教训:
“如果觉得累,辞职好了。我可以在五分钟内找到一个很想要这份工作的女孩顶替你。你根本没有努力!你在抱怨!你希望我对你说什么?要我说‘真可怜,马林达又欺负你了,真可怜,可怜的安迪’?她只是在做她的工作,而你还抱怨她为什么不亲吻你的额头,每天都给你的作业批个金色五角星。醒醒吧,亲爱的!”
大部分的看似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
前一段时间,看一个TED演讲视频,演讲者提到自己有一年冬季和朋友琢磨去大庆做服装生意,决定去考察几个商场。当时住在北京,因为之前晚上和朋友在外面玩的比较尽兴回到家里已经比较晚了,担心睡觉睡过头会错过航班,就直接在沙发上靠了一晚。那是他第一次去哈尔滨,衣服拿得不足,下了飞机冻得头疼。又因为没有提前订票,到了哈尔滨之后就只剩站票了。于是,当他一晚上没睡,冻得头晕眼花,又在绿皮火车上站了两个多小时之后,抵达大庆的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将来必须要写进回忆录里面。
可是,隐隐觉得哪里不对,这些所谓的“努力”对他最终把那个服装生意做好,有半毛钱关系吗?更何况,如果他前一天晚上能早点上床睡觉,多准备点衣服,提前在网上把火车票订好,完全可以舒舒服服的达到同样的目的。他说自己那次的经历像是自己二十多年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缩影,沉溺在对结果没有直接帮助,只是因为自己遭受了一些痛苦的行为中,误以为那就是努力。
我们这代人好像都很愿意把努力和勤奋单纯地理解为身体上的痛苦或精神上的折磨。以为熬了几次夜就觉得鞠躬尽瘁,坐了几站地铁就觉得漂洋过海,没有吃晚餐就觉得一九四二。可是,亲爱的,你真的没有那么努力,你只是误会把无意义的消耗当做勤奋了。
人天生都有自怜的情绪,我们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找到真正的价值所在。停止这种无意义的消耗,找到正确的方向,坚持行动,还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