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荣
(郑重声明 原创非首发 文责自负)
吕贵品与徐敬亚、王小妮是“吉林大学的三大诗人”。让我萌生拜访吕贵品先生的冲动,是因为近年来他每天都会在微信与朋友圈里分享他的诗作,其中有现代诗,古体诗等。这些用血与泪筑成的诗句里有他丰富的情感。
每当他在写现代诗时,一定会在结尾处注明“透析中”,地址还是我最熟悉的医院,我在这个医院的下属岗头社康中心工作了13年。
6月24日,我与小明、文静三人来到观澜牛湖水厂,见到了具有传奇色彩的诗人吕贵品。他看上去目光深邃,谈笑风生,精神状态并没有我想象中那样差。吕贵品非常健谈,知道我们都在“龙华文艺”微信群,都是文学爱好者,他开门见山地说:“诗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写诗?我们如何写好诗?”
他告诉我们古体诗与现代诗的区别,诗与音乐的关系,单音节与双音节在诗中的用法等等。与吕贵品聊天非常轻松,我的孙子非常粘人,一会儿在吕爷爷的腿上坐着,一会儿见我们跟吕爷爷照相,他还凑过来要一起合影。
吕贵品给我们讲他写诗歌的经历,他语重心长地说:“诗是人的灵魂,写诗不带功利性,具有批判精神才能写好诗。”指着墙上“上善若水”四个字,吕贵品说,这四个字代表了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高尚。
我带了一本样书《岁月如歌》来,它收集了我近年来发表的诗歌与散文。原本打算让吕贵品在封二签几个字鼓励我,但他说:“你把这本书送给我。”天啊,这本书是我在网上参加叮叮出书的活动里免费出版的样书,由自己排版校对,虽然没有准生证,我也视它为自己的孩子般珍视。送劣作给大师,这不是班门弄斧么?没办法,我只得硬着头皮在书了签上“请吕贵品先生雅正”。
令人惊喜的是吕贵品给我们每人送了6本书,有诗集《海在高处》《丁香花开》等系列丛书和《吕贵品诗集选》。他遗憾地说可惜这套丛书不齐,少拿了一本。其实,这么多的新书,这么宝贵的精神食粮,我们已经知足。
我在《丁香花开》集子里读到徐敬亚写的《好汉吕贵品》,从文中我知道吕贵品的传奇故事。从中可罗列出一串串数据,比如:12岁开始写诗、大学时代便与徐成立诗社《赤子心》、1985年在吉林出版第一本诗集等。“老好人”“满嘴大实话”“万人迷”“行侠仗义”等是徐敬亚对吕贵品先生的高度赞扬。
我对吕贵品的印象大多来自微信和朋友圈的那些诗歌。现在才明白他每周二、周四、周六透析时就写现代诗,平时写古体诗。对于我来说,在现代诗与古体诗都写不好的情况下,他写诗就如同去馆子里吃一顿美食那么容易,那么自如。
在谢湘南《吕贵品:在透析床上写诗 让生命劲舞》的文章中,让我更仔细地读到他生病后的诗作与诗观。他在文章中写道:“吕老师,中国朦胧诗时代走出来的著名诗人,中国当代诗的推动者,深圳文学事业的拓荒一代。”
“读诗特区”授予吕贵品“深圳诗歌特殊贡献奖”,颁奖词是这样写的:《血液净化学》和“深圳诗歌史”都不会料到:2016年末,当吕贵品与透析相遇,他那一腔灼热而混浊的、每两天体外循环一次的血液突然具备了“诗歌发生学”的意义。
翻开吕贵品的朋友圈,看到他从2016年底到现在,以每周透析三次三首诗计算,他的透析诗就约有300首,加上他不透析时写的古体诗约580首。如果要问是什么动力能让吕贵品天天写诗?又是什么动力能让他在透析时坚持写诗?我觉得,诗是吕贵品的生命,生命不息就会写诗不止。
含着泪读完吕贵品写的《吾娘我师》,这让我明白,在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其母亲刚直不阿、勤劳善良的精神。“抿起嘴来平静微笑”,或许就是母亲给予他生活的勇气。
吕贵品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着我,也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把写诗歌进行到底,这是他今生的宿愿。
祝吕贵品在暴风雨中更加坚强,以新的姿态和快乐的心情迎接新的黎明。
(文章于2018年7月11日发表在《宝安日报》C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