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二午睡时刻,一位母亲带着乘着火车来到一个陌生的镇子上,给偷窃未遂而被意外枪杀的儿子上坟。神父从午睡中醒来,给她们公墓的钥匙。不知怎么回事,整个镇子的人都从午睡中醒来,围观这对母女。母亲不卑不亢,挺直的腰身,牵着小女孩的手朝大街走去。
4000字左右的短篇,读完什么印象也没留下,只觉得那位儿子死的无辜。
不过后来又读了一遍,我问,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去偷东西呢,而母亲又说“他是个非常好的人”“我告诉过他,不要偷穷人家的东西,他很听我的话。”
想到这儿我又觉得奇怪,明明“镇上没人知道他(儿子)是谁”,为什么远在外地的母亲能得到这个消息?
来的路上为什么会穿过香蕉林,母亲为什么要对女儿这么凶?
为什么偏偏是在午睡时刻,又为什么是礼拜二?
然后我就发扬高中语文老师的作风,查了查作品背景。
《礼拜二午睡时刻》同名短篇小说的大背景是20世纪的哥伦比亚,处于拉斐尔·雷耶斯·普列托统治时期,当时,马格雷纳河流域大面积种植香蕉,使哥伦比亚的大西洋沿岸一带突然繁荣起来。"香蕉热"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外来商人。美国对当地自然经济掠夺式的开发、对当地廉洁劳动力的剥削、加强在拉丁美洲各国经济上的束缚, 殖民者飓风般的掠夺和政权的反复更迭使拉丁美洲国家处于极端的贫困之中,人民除了经受着贫穷之外,个体生命没有丝毫保障,人民正处在混沌蒙昧的未觉醒状态下。
根据西方文化传统,礼拜一,上帝创造天地。改变世界的荣耀归于耶和华。而礼拜二,人类可以拥有这样的荣耀。礼拜二成为创造人间重大变化的时间。
难怪路上会出现香蕉林了。
这个非常好的人想必也是迫于经济压力,不得已才去偷东西的吧。
不过我还是不懂,时间设定在礼拜二难道是说母亲的行为对小镇造成了什么影响吗?
再读一遍,发现这位母亲进入小镇的时候并不是靠大喊大叫吵醒小镇居民的,她只是带着女儿去找了午睡中的神父。神父迷迷蒙蒙从午睡中醒来,扫墓的消息一下子传了开来。居民分分前来围观。可母亲一直不卑不亢,仿佛犯错的应该是神父,应该是居民。
如果不是问心无愧,又怎么能如此冷静自持地走在小镇的街道上呢?毕竟她讲看到的是这样一群混沌蒙昧的人啊!这位母亲正用悲悯救赎着整个小镇的居民。
以上见解变得很像回答外国小说鉴赏的答题模式,请见谅。
至于儿子去世母亲是如何得知的消息,母亲为何要对女儿这么凶这两个问题交给大家自己思考,每个人的见解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