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过去了,突然想说一说,一年多前,张钺在辅导我设计“人与人交流”模型中,“人际意见”的采集方法的时候,很肯定滴说:
“不要复杂,三状态,顶多五状态!”
我甚至现在还能回想起来,当我和他第一次交流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大脑那种“过电”感觉。我以前会和老婆说,就是那种醍醐灌顶、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我现在会和老婆说,有了一个新的知识,融入了我的已有知识,脑细胞在重新构建新旧知识的链接。
今天扯起来这个一、二、三、五……,说起来也怪有意思。
也是前几天,有几个搞IT的朋友,聊起我还经常翻翻《易经》、《道德经》,可是不得了,批判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要把我从“传销”中解救出来一般。
所以,今天晚上想起来,我倒是从《易经》、《道德经》中,看到不少有意思的内容。
一:这个呀,没啥说的,就当是一。
二:哦,有意思了,且多几个字,说说“一生二”。我们都知道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的,那要变化的话,最简单的就是这种“一生二”。明天去吃小龙虾,“吃,还是不吃”,两个态度等级。
三:这个就更有意思了。应用范围就更广了:吃得习惯么?“好,嗯,不好”;爬山爬到一半“接着爬,算了就在这周围玩一玩,没意思下山吧”;
五:其实,当年张总跟我说,三状态就够了,五状态有点麻烦,我开始还没注意到这个麻烦是如何麻烦。但是,到了实际应用以后,就发现了,原来很多五状态其实是个三状态。
这是一个什么三呀、五呀的状态呢?
在《易经》这个顶级学术层面,五状态最常见的就是:东、西、南、北、中。另外两个常见但是说得少的是:上下左右中,和前后左右中;进入“东西南北中”这个体系以后,你会发现,这个层次的五状态是,两个维度的,“东西”是一个维度,“南北”是一个维度,其它的上下、左右也是同理。
这样一较验,当时我们设计的:“很好、好、一般、差、很差”,这还是的一维的,所以,张总说,五状态意义不大,我倒是理解了,徒添了不少麻烦,却并不能增加有效信息。
二、三、五,还有八,八八六十四,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说到了前几天,那些IT背景的朋友,说到的他们对《易经》、《道德经》的第一印象:“玄学”。
玄这个字怎么理解,我有我的观点,各位可以参见这个:《道德经》第一章解读
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其实,《易经》、《道德经》一点不“玄学”。《易经》里面的“八八六十四”,《道德经》里面的“三生万物”,和现代的科学能够关联的一个词,也很简单,就是前面提到的“多维”。
但是,“多维”的确很复杂,并不是日常常见的状态。所以,上来就谈多维、多角度,的确会让人闷圈。
二状态,我们刚才说的二状态“去,不去”、“吃,不吃”,很显然,这个非常普及,这个二状态,基本上可以说概括了个人行为决策的90%,比如:从早到晚,起床、不起床;穿这件、穿那件;吃早饭、不吃早饭;开车、不开车;踩油门、不踩油门;……。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基本上可以按照这个二进制运算即可。
三状态,可是,一旦你成为一个观察者,两状态就明显不够用了。因为有一个当前状态需要观察,对于自己分析自己的话,当前状态一般是被忽略了,“起床、不起床”,这个两状态中,我自己现在是啥样子的,一般不要问。但是作为一个观察者,他先要判定一下当前环境“眼睛已经睁开了、闹钟也闹过了、电视机也响了”,“哦,这家伙是醒了,应该接着就是要起床了”。这才有了“是否起床的判断前提”。所以,三状态,就是当一个事情在观察者眼里的时候,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结构。先确定当前状态,然后通过当前状态判断情况会在哪个维度上向那两个方向发展。
三状态,是观察者所具备的最低状态,是组织管理过程中的最低要求:布置任务的时候,要求到达哪个位置、向哪个方向运动或努力;汇报工作的时候,讲解到达了哪个位置、向哪个方向运动或努力;如果忽略了三状态的当前位置,信息接受者,就“闷圈”了,信息提供者,基本上就是“自言自语”。看起来说得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废话。
在很多时候,其实自己也可以是自己的观察者。我经常对小朋友说:如果你对自己负责,你每年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确定自己现在的状态,做好详细的阶段总结,并对下一步行动做好计划。
五状态,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用过几次。以前我很乐观,认为非常多的人都是能够做到理解“多维”、运用“多维”,因为,“多维”在常见应用,就是“换位思考”,这不是一个非常普及的“技能”么?
最近一两年,我调低了我的乐观,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人,嘴上说“换位思考”,脑袋里“并未思考”,毕竟,有事没事就把自己置于“两维”状态,也是很累的。
五状态,标准的“现状加两个维度”的状态,这就是两两交谈的时候,“共同话题,加上不同观点”的基本要求了。“共同话题”是基本要求,“不同观点”是“现实状况”。而且,交流的双方,必须是“认可共同话题、重叠在统一的现状下”,并互相“阐述清楚自己的视角,即’自己的维度’”。如果“话题不能重叠在统一的现状下”,这个沟通基本上无效。“自己的视角不清晰,或对方不理解,或对方不能、不愿意理解”,基本上“话不投机”。
那:八八六十四呢?这就是《易经》在分析世界的过程中,建议使用的“维度”,这个关于多维、多角度的问题,有很多文章在讲,我这门外汉,就不添乱了。其中,我认为写得比较浅显的是《图解易经》,可能现在有的人认为,从现有科学的复杂度来看,《易经》、《道德经》里面,有太多内容是“牵强附会”,暂且不要这么排斥,既然有时间打牌、旅游,抽点时间看看古典哲学,不仅省钱,还省心。
Wollaston
2016年08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