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衙
人在职场,沟通是很重要的环节。除了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以外,其他的工作都需沟通。比如销售和客户的沟通,产品经历和工程师的沟通,运营和用户的沟通等等。人的能力大小,也能从沟通中反映一二。人的沟通能力同样会影响工作成果,也能决定人的未来。
首先看一个案例
小张和小刘一开始都是售后,但是小张没几个月就被提拔成主管,而小刘却经常被投诉差评,常常被经理叫过去批评一顿,另其端正态度。
“他们都是猪脑子,自己理解不了还给我差评。” 小刘向经理抱怨。那你就想办法让他们给你好评!经理很恼火。
这时,电话想了,经理让小刘接听,原来是一个用户打来的,他的设备上不去网了。
小刘说,你看一下后面的指示灯,如果是黄颜色频闪就按一下复位键,如果是红颜色频闪就长按复位键...
用户于是迫不及待地问,你说什么!我现在应该怎么做?哪个是复位键?绿灯亮代表什么?什么是长按 ?
小刘流露出不屑的神情,仿佛用户是傻子一样。虽然是电话里进行支持,但是用户也能感受到怠慢,自然心情不爽。
经理使了个眼神,小张接过电话,心平气和地问,你看现在红灯亮了吗?
用户说,没有,亮的是绿灯。
绿灯?小张问。
对绿灯,用户答。
根本就没有绿灯,小刘一边嘲笑,一边摇头。
小张说,好,你在亮灯的旁边找到一个黑色的小凸起,找到了吗?
用户说,找到了。
小张说,你现在用力按住它,我说停的时候你再抬起手。
用户说,我按住了。
小张开始数数,1,2,3,好了,抬起手吧。
就这样,用户的问题解决了。自然,他给小张一个好评。
学着点儿吧,经理甩下这句话,走了。
小刘却想不明白,为什么小张就能办好这件事而。
两个人的差距在哪里?
小刘和小张两个人最初的岗位都一样,在同一个公司的同一起跑线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的差距越来越大。成败就在细节,决定两个人的差距,是沟通方法。
小刘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说话,而小张站在用户的角度。
小刘常常嘲笑用户这个不懂那个不懂,而小张却经常思考,怎样说能让用户更容易理解?如何更清晰、更精准地表达?
可以这样讲,谁在沟通中表达的更精准,谁就会更有前途。
让沟通中表达更精准的3种办法
1)拆分逻辑,一个指令对应一个反馈
逻辑用语,即是语言中包含逻辑关系,需要经过判断思考才能的出正确结论。人在职场,每个人都很忙,如果抛给对方一个逻辑,就等于浪费对方的时间。因此,想要清晰表达问题,必须避免使用逻辑用语。典型的逻辑用于是:如果...那么...
因为包含逻辑关系的语句会让对方陷入思考,因此可以把逻辑关系拆分,变成一个指令对应一个反馈。通过对方的描述来判断接下来该作出何种指令。
比如小张,他不用逻辑用语,不让用户去思考。只是问一个反馈,而且问的不是亮的是什么颜色,而是问亮的是红色吗?用户说亮的是绿色。这里面就有学问了,小张明白了,用户为什么说的是绿色,他不说出实情,而是自己分析出了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2)用描述去代替专业术语
沟通是另一种翻译。如果双方对某件事并没有共同认知,那么沟通就需要方法。上面例子中的长按、复位键等,虽然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是有些人并不知道。而小张用“亮灯旁边的黑色凸起”、“按住等我说放开”等通俗易懂的词汇清晰传达了操作方法。
3)拒绝上下文指代不清,用列表式代替长句子
逻辑需要分析,也需要上下文。因为上下文不清晰,指代容易产生模糊,造成逻辑分析错误。如下面的一则笑话:
老婆给当程序员的老公打电话:“下班顺路买一斤包子带回来,如果看到卖西瓜的,就买一个。” 当晚,程序员老公手捧一个包子进了家门…… 老婆怒道:“你怎么就买了一个包子??” 老公答:“因为看到了卖西瓜的。”
程序员老公是这样理解的:如果看见有卖西瓜的,就买一个包子,如果没有卖西瓜的,就买一斤包子。
有人说,这种人是学傻了,思维不符合逻辑。其实,凡是要从自身找原因,如果别人理解错了,一定是你说的不够精准。如何精准表达呢?其实只需列出2点即可:
下班回家路上:
1、遇见卖包子的,买1斤包子
2、遇见卖西瓜的,买1个西瓜
这样就很清晰了,表达十分精确。
礼貌用于,拒绝命令式言辞
除了精准表达之外,还要学会礼貌用语,拒绝命令式的言辞。
上级对下级可以用命令式的言辞,但是同级别同事之间,或者跨部门上下级之间使用命令式言辞则会让对方不愉快。
想想挤地铁的时候,总会有人因为挤地铁而发生冲突。其实冲突就来自于言辞不当。在职场中也是如此,很多跨部门之间的冲突,也是因为沟通方式方法不当所导致。
最后,愿望大家都能掌握沟通的技巧。
我是米衙,感谢你的阅读,但愿我的文章能让你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