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说三国5 | 最险是曹营,贾诩隐藏深
贾诩这时却沉默不言。他早已看透,每次纵论天下,从来都是智谋高的人最后归纳总结别人的话而下结论,然后让大家觉得他考虑最充分、最深入、最完善,不得不在佩服之余而听命执行。因此,这种场合不在于先说后说或言多言少,而在于谁来总结。吃透了别人的底牌,贾诩便从不先开口袒露心声而失去手中的底牌。手中无牌了,心里怎能不慌呢?
另外,由于他不是曹操的嫡系旧臣,心里难免也多了一层顾虑。
贾诩出道后最早投靠的是董卓,得到提拔当上了讨虏校尉。
董卓死后,他又投靠了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同郡人段煨,因为段煨嫉妒他的才能,他就抛弃段煨转而投靠张绣。
后来,他看出张绣难以成就大事,又劝说张绣一起归顺曹操。
如此反复,四次投靠不同的主人,在曹操和部下大将们特别讲究“英雄出处”的环境里本来就比其他人矮过几分,只有谨言慎行、如履薄冰一般处事才能自保。而如果他的策略计谋比别人看得深、看得远,一定会遭到其他谋士们的嫉妒,特别是曹操的那些嫡系谋士。万一因此而引起曹操的嫉妒或担心,则肯定大祸临头。
所以,他时刻用战国时尉缭子的话“是否谨慎就要看能不能连小事也重视,是否智慧就要看能不能处理大的事情”来告诫自己,一直采取明哲保身的策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地应付各种情况。
日常生活中,他坚持下朝后回家就闭门自守、公事以外不结交私人朋友、儿女嫁娶也不结交豪门贵族的铁律,以保证不给别人抓到任何想攻击他的把柄。
至于对付曹操,他的原则历来是——不问不说,能不说就不说。他心里非常清楚,曹操从来不会说出自己的意图,总是让大家猜测。若是猜对了、打仗胜了,那么功绩归他统御之功、领导有方;如果猜错了、打败了,就会怪罪谋士无能。虽然也不会惩罚,但却备受冷落。
因而,曹操帐下的谋士虽然人数众多,不缺少经世之才,但却人人终日惴惴不安,都是因为陪伴曹操比陪伴一只性格捉摸不定的猛虎还难。大家公认的第一谋士、侍中尚书令荀彧被冷落的经历,就足以让众多谋士心寒不已。
朝堂上,曹操望了一眼贾诩。他了解贾诩这个人有极强的逆向思维能力和揣度人心的本领。自从帮他消灭袁绍、平定辽东的重要谋士、司马祭酒郭嘉年仅三十八而英年早逝后,由于荀彧沉默不言,荀攸收敛锋芒而谋求自保,其他谋士基本没有贡献过任何计谋策略而能高过贾诩的。
回首过往,贾诩也的确常常有惊人之举,也能给他贡献出不同凡人的计策。如给张绣献出瞒天过海之计,先降曹操而后又叛变,因为这个计策使曹操没有提防,导致大败。再后来贾诩却又劝说张绣出人意料地率领全军再次投降曹操……这些谋划虽然阴毒,但却眼光卓具、能伸能屈。治国驭人,需要包容这种人,更需要从这种人身上修炼自己。
所以,曹操也做出惊人之举,以毒攻毒,让贾诩做曹丕的辅佐老师。虽然他知道与贾诩为伍,倒越发衬托得曹丕有些平庸无能了,但他心里却早定下了自己百年后的规划:“曹丕师满学成之时,便是贾诩离世之日。”
——自肖永革《三国绝对很邪乎》,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